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2分,共76分。
1.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A.使镐京地区成为西周最大的诸侯国 B.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实现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发展
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所述制度
A.重视血缘关系????? B.注重推贤荐能
C.强调长子继承????? D.消除了内部矛盾
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
A.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B.依据门第进入仕途
C.引导社会重视德行品格 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4.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其根本目的是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5.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行政制度,该制度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西汉郡国并行制 D.元朝行省制
宋真宗景德年间,“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谓毕士安、寇准曰:‘军旅之事 ,虽属 ▲ , 然中书主文武大政, 号令所从出。’”材料中“ ▲ ”应该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院 D.军机处
7. 韩国是国外实行科举制时间最长、也最完备的国家,有“我国公道,惟在科举”,“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之说。中国明代也有“科举,天下之公……科举而私,何事为公”之说。据此可知,科举制
A.在国外影响最为深远 B.革除了结党营私之弊
C.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8. 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由于“脱欧”期限问题遭到议会质疑。按照英国政治体制,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政府接下来可以
A.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B.无视议会决议,继续执政
C.将议会决议提交女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9. 19世纪30年代,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仍然占据着143个议席,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建立责任制内阁 D.改革议会选举制度
10.美国将在2020年11月3日再次进行总统选举,面临弹劾的特朗普能否再次当选使选情扑朔迷离。按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行使最高司法权
C.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掌握最高行政权
11.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案》,声称其“绝对有权命令”美国企业停止与中国做生意,国会批其“精神错乱”而否决该法案。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主权在民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12.《南京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条款出自
A.体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战争意图 B.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C.反映了对华资本输出的强烈愿望 D.凸显国际自由贸易规则
13.“(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割占香港 B.协定关税 C.开设工厂 D.设使馆界
1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描绘的理想社会蓝图。下列对这一蓝图的评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B.体现了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诉求
C.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5.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一个特定的新旧交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这里“新的内容”是指
A.反封建 B.反腐败 C.反侵略 D.反满清
16.造成下图中“少了这一点”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列强首次进入北京并烧毁圆明园 D.便于列强武装控制京津冀地区
17.20世纪初的上海《申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江汉之势矣。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1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南京大屠杀 D.渡江战役
19.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君主制的终结》中说:它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他评价的是
A.《权利法案》
B.《天朝田亩制度》
C.1787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与右边连环画图片主题相一致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21.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这份诏书宣告了
A.中华民国的诞生 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辛亥革命彻底胜利 D.反封建革命任务完成
22.民国八年, 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德致信《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和谈代表根据首都的指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此举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采取的这一行动都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支持”。这一评价间接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B.使北洋军阀统治土崩瓦解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
23.“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在这一誓词激励下的革命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
C.是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D.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成功
24.1934年8月1日,《红星》报道:“我们工农红军今年‘八一’全体誓师,在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胜利决心下,准备全体北上抗日。”这说明红军即将进行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战略转移 D.战略反攻
25.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自辽吉事件发生后,国人痛夫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材料反映的“辽吉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北伐战争
2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有关八七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 D.事实上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
27.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https:?/??/?baike.so.com?/?doc?/?5008876-5233930.html" \t "https:?/??/?baike.so.com?/?doc?/?_blank?)。不到长城非好汉 (?https:?/??/?baike.so.com?/?doc?/?4638917-4851794.html" \t "https:?/??/?baike.so.com?/?doc?/?_blank?),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
A.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
28.“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左倾’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这次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9.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素有“左图右史”之说。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某次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战役
A.是八路军抗战的首次大捷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灭亡中国计划
30.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一根据地
A.是抗日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工农红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31.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八路军的一场战役:“从华北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战役
32.下图是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 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是《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日本的这则报道
A.不能作为研究战争的原始资料 B.说明《每日新闻》立场客观
C.侧面反映了日本的滔天罪行? D.显示了无条件投降的无奈
33.日本天皇某公告说:“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该公告
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B.抹杀日军在华暴行
C.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D.体现了中国的胜利
34.1945年9月2日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对“此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取得了反对侵略的完全胜利 B.结束了列强占领我国领土的历史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D.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从此宣告成立
35.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 我军采取了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6.1948年12月5日召开了华野各纵队司令参加的总前委会议,下达《总攻黄维兵团命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决心是拿出拼老命的精神,在此消灭他的王牌土木系十八军,坚决摘掉‘总统’王冠上的这颗紅宝石!”材料反映的是
A.徐州会战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37.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在近代史上风云跌宕,一系列重大事件在这里上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政府自此成为“洋人的朝廷”。
B.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在此自相残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C.1912年,孙中山代表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结束了封建制度。
D.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临时政府覆灭
38.下列一组历史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会场?? 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第39小题12分,第40小题12分,共24分。
39.(12分)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要有一定的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 对美国严重的分裂危机,目光敏锐的政治家深表不安。麦迪逊在1787年2月24日致彭德尔顿的信中指出了形势的严峻,他说:“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就会马上崩溃下去。”
——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指出这一法律文献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3分)
▲ ▲ ▲
(2)据材料二,造成当时美国分裂危机的“现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了应对这一危机,《1787年宪法》确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的特点。(3分)
▲ ▲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和近代美国政治制度体现的原则。(2分)
▲ ▲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在政治体制上有何异同?(3分)
▲ ▲ ▲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这些国家政体确立的主要因素。(1分)
▲ ▲ ▲
4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取胜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3分)
▲ ▲ ▲
(2)材料二中“一千八百四十年”(1840年)和“三十年以来”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其历史地位。(4分)
▲ ▲ ▲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40年以来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重大革命事件。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怎样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分)
▲ ▲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主旋律。(2分)
▲ ▲ ▲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参考答案
1-5:BACAC 6-10:CDADD 11-15:BABAC 16-20:BBBDB
21-25:BABCB 26-30:ADBDD 31-35:DCDAA 36-38:CBC
39.(共12分)
(1)文献:《权利法案》。(1分) 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
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1分)
现制度:邦联制。(1分)
新制度:联邦制。(1分) 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
(3)特征: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1分)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1分)
(4)同:民主共和制。异:美国:总统制;中国:责任内阁制。(3分)
(5)因素:国情。(1分)
40.(共12分)
(1)原因:中华民族全民族团结抗战(1分)
地位: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分)
(2)1840年:鸦片战争(1分)三十年:五四运动(1分)
地位:(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分)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分)
(3)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1分)辛亥革命。(1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4)反侵略、求民主。(或: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2分,各1分)
高一历史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