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扇形统计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 扇形统计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0 11: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 扇形统计图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描正确述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信息。?????
2、体会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数学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历由数据描述信息,较为合理阐述自己的观点。?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合作学习。?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实例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实用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2、培养学生积极地参加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法分析:?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巩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是X老师,来自XXXXX,很高兴认识大家。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2、我来了解一下,大家以前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3、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生1、生2、生3回答)?4、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是的,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反映出数量增和减的变化情况。(出示课件,对比两种统计图)?
【设计意图】谈话和学生拉近距离,充分发掘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由复习旧知引出新的知识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大家喜欢上体育课吧,看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样子,就知道你们十分喜欢体育运动。我们学校六(1)班的同学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大课间活动的时候,他们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有的??,我在来你们学校之前统计了他们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请大家看看这张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各种数量、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各种数量之间相差多少、总数量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并贴近生活引出统计的作用。????
3、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和以前制作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里的百分比又是指什么??
4、师小结:是的,这里的百分比就是指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请大家快速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5、算出结果了吗?把你计算的结果说一说。(完成统计表的填写)?6、我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把这个统计表中的内容直观的表示出来吗?用哪一种比较合适?(条形统计图),好,我们就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六(1)班学生运动的条形统计图)?
7、从图中你读懂了哪些信息?(各种数量、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总数量等)?
8、请对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你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对比图)?
生1、在条形统计图中百分比没有表现出来。?
生2、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不能一下子看出来。?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目的,为点题作铺垫,并且让学生明确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9、如果要能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1、这里的这幅扇形统计图,是根据刚才的统计表绘制而成的。(出示扇形统计图贴于黑板上)?
2、大家仔细观察这副扇形统计图,说说你能从中获取的信息。?
(生:扇形有大有小;扇形越大,所占的百分比就越大;绿色扇形表示??红色扇形表示??)?
3、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是一群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孩子。可是,我们不仅要培养观察发现的能力,还要培养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试身手。
4、请大家结合黑板上的扇形统计图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1、扇形统计图中的整个圆表示(????????????),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
2、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怎样算出来的?(????????????????????????????),所有百分比的和是(????)。??
3、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1)整个圆代表(?????????),扇形代表(?????????????)。
(2)为什么扇形的面积有大有小?从扇形的大小可以看出(?????????????????????????)的大小。?
(3)圆和扇形的关系表示出了(???????)与(??????)的关系。??
(师下到各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其中)?5、哪个小组派代表回答这几个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出:圆----总数量;扇形---各部分数量)?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很重要,学生必须明白把谁看作总数量或者单位“1”,这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基础,对于理解各部分占谁的百分之几是必须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计算每部分的实际人数提供条件。?
6、师小结并板书:是的,圆和扇形的关系表示出了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积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扇形统计图,通过合作完成学习提纲,获取扇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三)再显身手比优势?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而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应的数学信息,那究竟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呢??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和不足)?
2、请同学们根据全班有40人,和扇形统计图上提供的数学信息,计算一下,六(1)班喜欢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
3、你能还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优势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
(1)同学们,知识学过了要“学以致用”才算真正的掌握。下面我告诉大家一个生活的小常识:要想身体健康,像六(1)班的同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加强饮食的营养,每天都喝一杯牛奶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看看这副统计图你就知道了。(课件出示题目)?
(2)从扇形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看图,并体味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学生计算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汇报交流。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这是陈东家每月各种支出计划统计图(课件出示),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结支出2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试一试。?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会看统计图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练习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回馈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收获?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2、师总结: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动各种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找找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比较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的不同,加强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以及统计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课后我及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它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了如下几点:?
1、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数学,首先我向学生进行了自我介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2、在情境中教学,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学生感兴趣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的优越性。从生活中选择数学元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对比教学。从课的引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条形统计图为切入点,抛出新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4、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上通过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并完成学习提纲,来初步获取扇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感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如: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不足:这节课尽管做了精心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如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的问题很简单的却喊了好几位学生作答,因此浪费时间不少,以至于巩固练习的第二题只能简单带过。?
2、教学过程中问答式的提问也还比较多,没能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平台,尽管在完成学习提纲的环节上给了学生时间与空间,但真正激发起学生讨论的欲望还不够。?
总之,通过本次的课堂教学考察活动,我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的努力完善和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