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高2007级第三学段地理(期中)测试
范围: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二章 时量:60分钟
命题:黄旭华 熊国勇 审核:汤江波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注意:将答案涂写在专用答题卡上上交。
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1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右图回答1-3题。
1.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美国和口本
C.口本和英国 D.法国和瑞典
2.在20世纪30~50年代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是
A.瑞典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图示的国家中,目前老年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左下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下图),回答4-5题
4.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5.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6.右图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引起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有: ( )
①移民支边 ②战争、自然灾害 ③安置失业人员 ④水库库区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全球由于修建大坝已经造成4000~8000万的移民,考虑影响其移民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②政治因素;③经济因素;④社会文化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图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读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变动前,四城市人口相等),回答12—14题。
12.该年,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3.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指标为
①出生人口数 ②死亡人口数 ③人口自然增长数 ④人口机械增长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右图表示城区、郊区与乡村三个地域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城市人口包括城区和郊区两部分人口)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乡村→乡村 ②乡村→城市 ③城市→城市 ④城市→乡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丁克”(DINKS)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南亚文化 B.中亚文化
C.中国文化 D.欧美文化
18.读右上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0.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21.右图是“住宅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远近关系示意”,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通达度
B.环境质量
C.建筑技术水平
D.地价水平
目前大城市出现的“钟摆效应”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读图,回答22-24 题:
22.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回答,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23.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内某一区域的地铁使用量柱状图,请问此区域最可能位于
A.中心商业区 B.文化区 C.高级住宅区 D.低级住宅区
24.城市人口作“钟摆式”移动的城市是:
A.巴西利亚 B.堪培拉 C.伦敦 D.华盛顿
25.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的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1cm,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右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7.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是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和公共管理带来一次“突发性考验”。回答28~30题。
28.一般而言,城市降水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29.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30.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 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
C.扩大住房面积,住宅小区增加绿地 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卫星城
综合题(40分)注意:请将下页上交作为答卷,用正楷填写密封线内的项目。
26.、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6分)
材料1:1949-199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图
材料2:综合教材数据,200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40%,200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3%。
(1)、1960年前后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单项选择)( ) (2分)
A、中国人民受到大跃进的社会主义教育,全民实施计划生育,生育观念大变化;
B、发生了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死亡率大增;
C、1960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总数下降;
D、中国经济受到对外贸易的冲击,国民经济受到毁灭性影响导致人口总数下降。
(2)、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有赖于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以下导致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不定项选择)( )(2分)
A、70年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B、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破坏严重、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持续增高等导致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
C、70年代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使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左轴为人口数量单位:百万)(右轴为出生率、死亡率‰)
D、新中国人民受到社会主义教育及传统社会大一统制度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有利于促进出生率下降;
(3)、运用人口增长模式的原理,综合材料1和材料2,解释中国人口1949年-1997年间人口增长变化模式什么变化?(2分)
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27.人口年龄结构图是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图表形式。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8分)。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国,理由是 。
(2)甲、乙两国中,近年人口净增数量大的是 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两国针对面临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甲国 ;
乙国 。
28.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浦、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加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和 等因素影响较大。
(2)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核心城市。居于第二层次的是 和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 层次。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A、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
C、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
D、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
(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 )(2分)
A、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 B、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减弱
C、可允许生第二胎,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D、要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等工作
29、石家庄市原本是正定县一个乡村,目前发展成规模远大于正定县的大城市。读下图回答:(6分)
(1)石家庄市得以形成城市聚落和发展成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因_____________而形成城市聚落,因____________而发展成大城市。
(2)上图说明,现代聚落区位选择中,沿___________线是城市扩展的增长点。此外,沿______、沿_____、沿________也可以形成城市空间增长的纵轴线。
30.读下图,“市内地租立体和剖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可看出,城市土地价格或租金变化趋势犹如地形一样,有着 的起伏。这是因为影响城市土地价格或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因素。
(2)图中地租最高处位于城市的 。地租次高中心在图中的_ _点附近,它位于_ 交汇处,一般形成城市的_ _区。
(3)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3分)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长沙市一中高2007级第三学段(期中)地理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
26. (1)( )(2)( )
(3)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27. (1) 国,理由是 。
(2) 国, 国; 国。
(3)甲国 ;
乙国 。
28. (1) 、 和 。
(2) 。 和 。 。
(3)( )(4)( )
29.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沿______、沿_____、沿________。
30. (1) 。有 ,还有 因素。
(2) 。_ _点, _ , _ _区。
(3)( )
长沙市一中高2007级第三学段地理测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25,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B C A A C A D C A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B C D C A C D D C B C D
二、综合题:(共40分)
26、C B (3)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低低低”转变。或者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
27、5、(1)乙 (2)甲 乙 甲(3)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
28、(1)气候 地形 河流 (顺序可以颠倒) (2)上海 南京 杭州 三 (3)A (4)D
29、(1)(京广)铁路的修建,成为铁路枢纽 (2)交通线 河流、湖泊、海洋
30、(1)高低起伏 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通达度(或者交通便利程度);(2)中心 2 城市外环路和公路干线 次级商业中心(区);(3)D
+1500
﹣1800
+4000
﹣3000
+1200
﹣1000
①
②
+2000
﹣2000
③
④
++出生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移民人数
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移民人数
4000
1000
1500
100
2500
人口总数
出生率
死亡率
班次 姓名 学号 考室号
考室号
座位号
成绩
1
2
2
考室号
座位号
成绩
班次 姓名 学号 考室号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