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1-20 21: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
地 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3题,共60分)
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
2.右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① A点比B点气压低 ② B点比D点气压高
③ 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 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面的冷热不均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太阳辐射的强弱差异
4.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5.某地区有个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 )
A.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亚热带气候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寒带地区
6.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俯视图,那么表示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是( )
读嘉兴气象台某年连续三日测得的天气情况数据表,完成7-8题
日期 气温 气压 风力 天气
10月31日 13-29℃ 1,012.3百帕 偏北风3到4级 晴
11月1日 6-10℃ 1,035.6百帕 偏北风6-7级阵风8级 小雨转多云
11月2日 3-15℃ 1,036.4百帕 北风3到4级转东风3到4级 多云转晴
7.据表格分析,经过嘉兴市的天气系统 ( http: / / www. )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高考资源网 D.反气旋
8.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高考资源网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9.下图中四种局部环流形式不正确的是( )
某市(约31°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10—11题
10.材料中“ 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 http: / / www. )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1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下表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完成13~14题。
13.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甲乙 D.甲乙丁丙
15.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
A.多云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一些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D.黎明和黄昏天空是亮的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的哪个过程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
A.① B.② C.③ D. ④
17.有关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 )
A.乙类岩石中形成的岩石中有层理构造
B.甲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C.⑤⑦⑧熔化作用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②③
2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嘉兴(约30 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21—22题。
2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5° B.36.5° C.53.5° D.66.5°
2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
A.23.5° B.30° C.47° D.60°
23.国庆60周年庆典于10月1日10时在北京天安门地区和长安街沿线隆重举行,全球华人欢欣鼓舞,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实况直播的当地区时是( )
A.1日22时 B.1日21时 C.30日19时 D.30日21时
24.我国国庆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正在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正在向南移动移
25.下列地理事物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
A.海岸山脉 B.岛弧 C.海沟 D.海岭
26.关于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红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D.大西洋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右图是沿120°E经线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27—28题
27.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18时 C.12时 D.24时
28.此时,与图所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29.下图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30.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
A B C D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
地 理
第Ⅱ卷(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图15为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简图,读图分析回答:(7分)
(1)该天气系统的名称叫 系统,他位于 半球(南,北)。
(2)甲地目前在 气团控制之下,吹 风,不久将经历 天气过程。
(3)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 和 中。
32.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19分)
(1) 图13所示,此时为 月(1月或7月), 图中北半球的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3分)
(2) 根据图14中气压分布状况,在图14中用箭头标出①处的风向, (2分) A处此季节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原因。(6分)
(3)据图13和图14分析,东亚季风成因是 。(6分)
(4)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多选)(2分)
A.年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普遍高温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沛
33.(14分)图12为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5°;图11为地球绕日公转图,假设甲乙丙丁为两分两至日,①②两点为椭圆的两焦点。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图12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4分)正午太阳高度处于一年中最低值的地区是 。(2分)
(2)图12所示时刻,北京时间是当 (要求写出几月几日几时);图示日期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4分)
(3)图12的日子,在图11中地球运行到 位置(甲、乙、丙、丁),此时地球公转速度 (变快、变慢)。(2分)
(4)图12中C地日出的地方时 时。(2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C D B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 B A D B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C D B C A C B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40分。)
31.(7分)
(1)锋面气旋系统,北半球
(2)暖 西南(偏南风或偏西风) 冷锋(或写具体天气也可)
(3)A D
32.(19分)
(1) 1月,副极地低压带(2分),
(2)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分)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
(4)B C D(2分)
33.(14分)
(1)(23.5°S, 180°)(2分);北半球(或赤道及其以北)(1分)
(2)12.22.8(1分); 北(1分)
(3)丁 变快。
(4) 0
高度(M)

6000
A
C
B
D



地面
等压面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00
66.50
900
N
12
24
正午太阳高度
S
23.50
23.50
900
66.50
23.50
66.50
900
昼长(时)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600W
A
1200E
S
B
600W
N
C
1200E
D
南岸
北岸
南半球
A
北半球
北岸
南岸
B
南岸
北岸
南半球
C
北岸
南岸
北半球
D
图15

低气压
低气压
赤道
高气压
陈作允
赤道
高气压
低气压
A
图13
图14






图11
120°
0
E
120°
W
A
B
C

图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