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19.青山不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19.青山不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0 15: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3.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有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吧!2.走进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3.阅读课文,感受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环境的作用,体会老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4.理解词语。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7.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四、品读释疑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说明了老人植树的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的顽强,写出了树木在防洪护土方面的巨大作用。4.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树林还改变了山的形状,绿化、美化、保护了山坡。5.讨论交流: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6.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环境描写,写出了这里自然条件的恶劣。7.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老人的瘦小和广阔的绿洲加以对比,更加突出这一个奇迹的伟大和老人的可敬。8.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这里写出了老人的孤单、生活条件的艰苦及生活的单调。9.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乐与吃苦,老人选择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老人选择了吃苦,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中注定,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见,老人治理山沟,绿化青山,把一生都献给绿化事业的决心是坚定的。10.讨论交流: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从以下七个方面: a.独自一人的孤单; b.生活的简单清苦; c.同伴离去的坚持; 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 e.有福不享; f.选择青山为归宿; 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1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1)“这样”是指老人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用在改造荒山、绿化家园上.(2)“价值”是指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绿洲,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物质和精神财富。(3)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12.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13.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14.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结束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3.课堂小结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4.主题延伸读了本文,我们知道了植树造林能够守住青山,保护环境能造福人类。此时,我要向大家发出倡议,加入到植树护树行列,让我们的周围山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悠扬。亲爱的小朋友们、家长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今天,让我们共同携手,加入到我们的护绿行动中来,让我们的环境多一片绿色。在此我们呼吁:(1)多走几步路,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3)爱护每一棵树,劝阻身边不文明行为。(4)关心认养的树,定时浇水。(5)选择一些成活率高的植物养殖,知道部分植物的名字。(6)将自己的家和班级变成一个绿色家园。我们倡仪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播种绿色,播撒文明,我们相信有了道德的阳光,绿树才会常青,让我们齐努力让天空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大瀑布的葬礼》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