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会看到许许多多闪闪发光的星星,它们基本上是( )
A.行星 B.流星 C.恒星 D.彗星
2008年12月1日17:30前后,金星与木星如约相聚,在西南方低空的星空舞台上相依相偎,与月亮一起在天宇上演“双星拱月”的美妙天象,此时双星和月亮的位置极象一张“微笑的脸”。
据此回答2—3题。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
A.木星、土星 B.地球、木星 C.水星、地球 D.水星、木星
3.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 )
A.木星 B.地球 C.水星 D.土星
4.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的条件是( )
A.充足的水分 B.地球只是一颗卫星
C.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适宜的光照与温度范围
5.以下为太阳活动及其所出现的太阳大气的层次,不正确的是( )
A.黑子——光球层 B.耀斑——色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6.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
A.23时54分 B.24时 C.一个恒星日 D.一个太阳日
7.下列日期中金华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时39分,中国神舟7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航,实施了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
读右图回答8—9题:
8.航天员出舱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 )
A.9月26日3时39分 B.9月27日3时39分
C.9月26日13时39分 D.9月27日13时39分
9.此日后到冬至时,金华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逐渐变大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两幢商品住宅楼,已知tg35=0.7 tg45°=1,tg60°=1.732,完成下题
10.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为使北楼所有朝南的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40m的情况下,南楼高度最高约为( )
A.20m B.30m C.40m D.50m
11.下面为冬至日时四个不同纬度地点昼夜长短(阴影表示黑夜)图,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2.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的显著变化是( )
A.都明显下降 B.都明显增加
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1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4.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
①具有层理构造 ②具有流纹构造 ③常含有化石 ④具有团状构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我国云南大理因盛产大理石而闻名,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的大理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6.今天,我们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 )
A.内力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与内、外力共同作用无关
17.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连续性降水 B.沙尘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
18.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去,河岸受水流冲刷的情况是( )
A.南岸受冲刷最强烈 B.都很强烈
C.北岸受冲刷最强烈 D.都不强烈
19.图7为“大棚农业”示意图,这主要是为了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0.造成右图“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地震破坏 D.海蚀作用
21.大气对流层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短波辐射
2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温度差异
23.右图中能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
A.可见光区 B.紫外区
C.红外区 D.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地区
25.深秋,我国华北地区的农民常用烟熏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烟尘能( )
A.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扩大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范围
C.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保温效果 D.减弱地面辐射,缓解降温速度
26.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E)的红旗常年是( )
A.向东北飘扬 B.向东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西北飘扬
27.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甲乙 D.丙丁乙甲
28.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9.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0.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某一时段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单位:百帕)。此时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甲、乙两地都晴
B.甲、乙两地都有雨
C.甲地有雨,乙地晴
D.甲地晴,乙地有雨
读“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回答31—32题。
31.该地的地理纬度最有可能的是( )
A.66.5°N B.45°S
C.23.5°N D.66.5°S
32.P点所示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998年10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世界最大峡谷定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图回答33—34题。
33.图中①②对应的两大板块是( )
A.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
B.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C.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
D.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34.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 )
A.断裂构造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火山构造
读右图,回答35—36题。
35.右图季风环流所表示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36.右图①风向形成的原因主要的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不同纬度的气压差异 D.高低纬度的气温差异
把写有个人信息的纸条塞入瓶内,封口后扔入海洋,希望有人捡到后与其联系,这就是有人喜欢玩的“漂流瓶”。
据此回答37—38题。
37.2005年,宁波一渔民捡到了美国游客在50年前扔自东太平洋的漂流瓶,这瓶漂流的动力主要是( )
A.洋流 B.大风
C.海啸 D.浮力
38.若在墨西哥湾扔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到达地是( )
A.日本沿海 B.巴西沿海
C.英国沿海 D.西澳大利亚沿海
39.读右图某台风的移动示意图,此时A点的风向(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40.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搬运 B.海浪沉积
C.流水沉积 D.洋流搬运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1分)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日期 月 日,北半球节气为 。此时地球
公转至 点附近(近日、远日)。
(2)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其昼长为 小时,
D点的夜长为 小时。
(3)此时A点的时间为 ,C点的时间为 。
(4)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5)此季节浙江省盛行 风。
42.(6分)理清下列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矿产 ②化学元素 ③矿物 ④地壳 ⑤矿石 ⑥岩石
将其序号填入右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43.(8分) 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A B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实线箭头表示 。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 ,B表示 。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 ,B表示 。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 ;B控制时,天气 。
44.(12分)图为“某地层剖面图”,读后回答。
(1)图中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A ;B ;D 。
(2)A、B两地的地貌类型及成因分别是:
A ;成因 。
B ;成因 。
(3)图中A、B、C、D四个部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 ,最适合开凿隧道的是 ,最不宜修建水库的是 。
45.(13分)读“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处相比,白天 处气温高,其原因是 。夜晚 处气温高,其原因是 。
(2)B与C两处相比 处气温高,原因是 。
(3)下列数字编号表示的现象分别是:
① ;② ;③ 。
(4)若该锋面是夏季给我国北方带来暴雨的一个天气系统,则该系统为 。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答题卷
高一地理
座位号: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1分)
(1)该图所示日期 月 日,北半球节气为 。此时地球
公转至 点附近。
(2)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
其昼长为 小时,D点的夜长为 小时。
(3)此时A点的时间为 ,C点的时间为 。
(4) , 。
(5)此季节浙江省盛行
七
42. (6分)
43. (8分)
(1)虚线箭头表示 ,实线箭头表示 。
(2)A表示 ,B表示 。
(3)A表示 ,B表示 。
(4)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 ;B控制时,天气 。
44.(12分)
(1)A ;B ;D 。
(2)A ;成因 。
B ;成因 。
(3)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 ,最适合开凿隧道的是 ,最不宜修建水库的是 。
45. (13分)
(1)白天 处气温高,原因是 。
夜晚 处气温高,原因是 。
(2) 处气温高,原因是 。
(3)① ;② ;③ 。
(4)该系统为 。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C
C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D
C
A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A
C
C
D
D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C
B
A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1分)
(1)该图所示日期 6 月 22 日,北半球节气为 夏至 。此时地球
公转至 远日 点附近。
(2)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A ,
其昼长为 12 小时,D点的夜长为 24 小时。
(3)此时A点的时间为 6:00 ,C点的时间为 15:00 。
(4) ABCD , ABCD 。
(5)此季节浙江省盛行 东南 风。
42. (6分)
43. (8分)
(1)虚线箭头表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实线箭头表示 风向 。
(2)A表示 低压 ,B表示 高压 。
(3)A表示 气旋 ,B表示 反气旋 。
(4)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 阴雨 ;B控制时,天气 晴朗 。
44.(12分)
(1)A 背斜 ;B 向斜 ;D 断层 。
(2)A 谷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侵蚀成谷 。(2分)
B 山 ;成因 向斜底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2分)
(3)良好的储水构造的是 B ,最适合开凿隧道的是 A ,
最不宜修建水库的是 D 。
45. (13分)
(1)白天 A 处气温高,原因是 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分)
夜晚 B 处气温高,原因是 云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分)
(2) B 处气温高,原因是 B位于暖气团一侧 。(2分)
(3)① 大气吸收 ;② 云的反射 ;③ 地面辐射 。
(4)该系统为 冷锋 。
2009学年第一学期七校期中联考高一地理双向细目表
题
型
序号
知 识 点
能 力 层 次
分值
难度
实际难度
识记
理
解
应
用
分析
选
择
题
1
天体
√
1
0.8
2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
1
0.75
3
八大行星的特征
√
1
0.75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
1
0.8
5
太阳活动的类型
√
1
0.75
6
地球自转的周期
√
1
0.75
7
昼夜长短的变化
√
1
0.65
8
区时的计算
√
1
0.70
9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1
0.70
10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1
0.6
11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
1
0.6
1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
√
1
0.7
1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
0.65
14
沉积岩的特征
√
1
0.75
15
三大岩石的成因
√
1
0.7
16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
1
0.8
17
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
1
0.75
18
地转偏向
√
1
0.6
19
温室效应
√
1
0.75
20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1
0.7
21
对流层能量的来源
√
1
0.75
22
大气的水平运动
√
1
0.8
23
近地面风的形成
√
1
0.65
24
太阳辐射的能量
√
1
0.8
2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
0.6
26
大气环流
√
1
0.65
27
热力环流
√
1
0.65
28
热力环流
√
1
0.7
29
水循环的环节
√
1
0.8
30
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
1
0.6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2
0.65
3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2
0.7
33
板块构造理论
√
2
0.75
34
地质构造
√
2
0.75
35
季风环流
√
2
0.7
36
季风环流的成因
√
2
0.7
37
造成水体运动的动力
√
2
0.8
38
洋流
√
2
0.65
39
台风
√
2
0.6
40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2
0.75
非
选
择
题
41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季风环流
√
11
0.7
42
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
√
6
0.8
43
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
√
8
0.75
44
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成因及应用
√
12
0.65
4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锋面系统
√
13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