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渠初中“三环四步”导学案
年级 七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13课 主备人 周次 十二 教学辅助手段 PPT
导学 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
重点 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 (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一、自主学习西域的概念? 答: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张骞出使西域? 答:汉武帝认识到__________的重要性,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 ____ 夹击 ____。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其出使西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1使汉朝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 2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对东西方交流有什么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相互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益频繁。
二、合作探究(一)自主阅读课本P64内容,1、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长安→__________→西域→__________→西亚→欧洲。2、丝绸之路把汉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到了西域,西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传入了中国。3、丝绸之路产生了什么影响? 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__________,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自主阅读课本P6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__________? 2. 西域都护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域都护设置意义: 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疑难解析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引自《汉书·张骞传》材料二(1)材料一中“骞”指的是谁?受谁的指示前往西域?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中“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三、复习巩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C.安息 D.新疆2.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长安—欧洲—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欧洲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4.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于( )A.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C.西域都护设立之后 D.昭君出塞之后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控制西域各族C.促进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设立西域都护
合 作 探 究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