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玛纳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1 19: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形成的中枢权力体系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2.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这说明罗马法律注重( )
A. 主权在民 B.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 天赋人权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
A.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5.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
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B. 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C.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6.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禁穆令”,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人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7. 1875年法国宪法中的“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共和派的力量比君主派强大 B.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艰难
C.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D.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8.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随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 )
A. 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 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 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D. 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9.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0.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11.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 B.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2.下图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两大理论,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两大理论交叉内容的是( )
A. 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B.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 辛亥革命的爆发 D. 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13.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下图相符合的语汇是( )
A.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1937年8月,中日军队开始在上海市区以北的区域展开硬拼,“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此战,中国军队“倾力以赴”的结果是( )
破坏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聚集地??????
B.保卫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
粉碎了日军进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D.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5.某位科学家写了60年日记,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解放军入北京城
C.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6.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   D.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17.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8.《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推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9.“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最初成功运用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
A.香港问题、台湾问题 B.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C.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澳门问题
2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1.“我无须对诸位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22.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其行动的实质最准确的是:
A.打击恐怖分子、保障人权 B.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C.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23.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成立欧洲共同体
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中国已成超级大国 B.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1分,27题20分,28题9分,29题10分,共计50分)
26.(11分)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3分)
(2) 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27. (20分)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琅邪刻石记载: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3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带来“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具体表现。 (4分)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1分)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材料四 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皇帝的奴仆而不是你们(指议员)的奴仆!”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统一后所建立的政治体制的特点。(4分)
28.(9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一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一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三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4分)
(4)谈谈你对“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认识?(2分)
29.(10分)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高一期末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 举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
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分)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3)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作用:避免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是形成稳定的关键。(2分,任答两点)
(4) 认识: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具有多样性。(2分,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7.(20分)
(1)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3分)
积极影响:加强中央对方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4分)
(2)表现: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
社会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分)
(3)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
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2分)
作用: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2分,学生只要能答出相同的意思即可得分。)
(4)特点:民主是虚、专制是实(或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或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2分)
28(1)①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1分)
②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分)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
(3)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4)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2分,言之有理即可)
29(1)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事件: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解体。(2分)
(2) 历史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影响: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2分)
(3) 欧盟和北约。(2分)
(4) 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