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3、呼吸作用是植物特有的特征吗?
4、绿色植物是怎样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
生命活动→
能量→
有机物→
呼吸作用
氧气→
预习P127-130,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一,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么?
2、实验二,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什么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三,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什么物质(蜡烛燃烧情况)
4、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反应式,本质是什么?场所在哪里?
5、只有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么?
6、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
甲
乙
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实验一
1、两瓶保温瓶的温度有何变化?
甲保温瓶温度升高了,乙没有什么变化
2、煮熟的种子能呼吸吗?为什么?
不能 细胞死亡了,已经没有生命力。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无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旺盛
实验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说出漏斗加水到瓶中的作用。
排出瓶子中的气体
2、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气体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萌发的种子
氧气有助燃作用,缺乏氧气蜡烛无法燃烧
实验探究
1、为什么甲瓶中的蜡烛较快熄灭了,而乙瓶正常燃烧
甲瓶中没有氧气,蜡烛不能燃烧;乙瓶含有氧气,蜡烛正常燃烧
2、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对照作用
3、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
温暖环境,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实验效果好
4、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三
煮熟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甲瓶温度 ,
乙瓶温度 。
甲瓶石灰水 ,
乙瓶石灰水 。
甲瓶蜡烛 ,
乙瓶蜡烛 。
种子萌发
能量
种子萌发
产生 .
种子萌发
吸收 。
升高
不变
变浑浊
不变
熄灭
仍在燃烧
释放
二氧化碳
氧气
实验小结
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_____,释放________,而且会产生______。
氧气
二氧化碳
热量
为什么实验材料都使用萌发的种子?
因为萌发的种子生命活动强,呼吸作用也强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操作
甲:萌发
乙:煮熟
现象
结论
一、定义:
三、呼吸作用的场所: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二、呼吸作用的表示式:
四、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植物体的 。少部分以 形式散失。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热能
各项生命活动
呼吸:强调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作用:强调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五、呼吸和呼吸作用一样么?
六、呼吸作用的强弱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生命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弱是有差别的,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的强弱的标志,影响着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即呼吸作用越强,生命活动越旺盛!
七、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部位
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八、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生长时)
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
2、抑制呼吸作用进行(储存种子和果实时):
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低氧
储藏水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
1、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的呼吸作用强,为什么?
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花比叶的生命活动更旺盛。
2、存放时间较长的萝卜,为什么会空心?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3、玉米、水稻等在入仓前为什么要晒干?
减少水分,降低呼吸作用
4、甘薯、白菜堆放久了,为什么会发热?储藏甘薯、白菜的窖为什么必须留有通风孔?
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热。如果没有通风孔,不散热,窖内的温度会伸高,导致甘薯和白菜腐烂。
5、存放蔬菜的地窖里已经安上了电灯,农民在进入地窖时,为什么手里还要拿着点燃的蜡烛?
点燃的蜡烛能检验地窖中有没有氧气,防止地窖中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过多的氧气,人进去会窒息。
二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是基本相似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
动物
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燃烧
大气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光合作用参与生
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二氧化碳
氧气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打破?
3.作为生物圈中一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二氧化碳增多已经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打破碳--氧平衡
温室效应: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多地气候异常
一方面,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植树造林和保护植被 、拒绝一次性筷子、低碳出行(公共交通、步行、骑车 等)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概念:
二:公式
三:意义
四:应用
细胞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 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氧气+有机物(淀粉) 二氧化碳+水+能量
为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小结
联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线粒体)
光
有光无光均可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
别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
转变
技能训练
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种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的推理过程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
1.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平均温度(。C)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1.植物体进行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3.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4.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5、“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6、王爷爷喜欢养花,每天都想和花草形影不离,他常常在晚上把花草放在卧室里。这样做好不好?请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给王爷爷一个科学的解释。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花草在夜间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会与人争夺室内的氧气。
D
C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