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环境保护
(2019·全国文综Ⅰ,44)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2019·全国文综Ⅱ,44)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2019·全国文综Ⅲ,43)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2018·全国文综Ⅰ,44)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018·全国文综Ⅱ,44)(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018·全国文综Ⅲ,44)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7·全国文综Ⅰ,44)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全国文综Ⅱ,44)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17·全国文综Ⅲ,43)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核心考点1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018·全国文综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少,干扰小。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可能导致隧道和种子库渗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核心考点2 环境污染及防治
环境污染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⑤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旅游价值
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核心考点3 生态问题及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
人为原因:狩猎、污染、占用栖息地,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方法技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2019·全国文综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过量施用化肥。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别处(低盐、质地好)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二轮专题强化练
1.(2019·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间,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图1是“生态浮岛”景观图,图2是“生态浮岛”原理示意图。
分析“生态浮岛”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答案 ①降解污染,净化水质;②营造景观,美化环境;③为生物(鸟类、鱼类)创造生息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④净化空气;⑤调节气温和湿度;⑥遮蔽阳光,抑制藻类恶性生长;⑦削减波浪,保护堤岸。(任答5点即可)
解析 “生态浮岛”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主要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浮岛”上种植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富集的微生物能降解污染物,有利于净化水质;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水中泥沙等物质沉降,净化水质;能够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植被繁茂,同时也为鸟类、水生生物等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有利于多种生物生存,增加生物多样性;浮岛遮蔽阳光,能够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藻类恶性生长;浮岛承载能力强,可种植的植物量也相应地增加,能削减波浪,保护堤岸。
2.(2019·湖北省武汉市4月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遇到了“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难题,城市垃圾分类迟迟无法落实推行。2019年1月19日,武汉市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下图示意武汉市试点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
请列举两项“可回收物”垃圾,并为武汉市落实推进“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可回收物”垃圾: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大件可回收物。(任答2点即可)
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
解析 可回收物是指经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提出建议:一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大力推广定时定点投放制度,组织志愿者值守指导;二是明确各部门、街镇职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监督检查。统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力量,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日常议事内容,广泛征询居民意见建议,做深做细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三是加大入户宣传力度,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小区和居民群体的宣传办法,讲清、讲透、讲好垃圾分类的意义。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2019·江西省赣州市5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客家传统村落,一般依山循势,选址在向阳斜缓之地,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较简单的土木结构。房屋前留一块空坪,坪前开挖半月型水塘,塘中养鱼,每年年底排水清塘,水塘外围通过沟渠与农田相连,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生产生活系统(如下图)。
分析水塘在客家村民生产生活系统中的环保作用。
答案 吸纳生活污水,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塘泥用作肥料,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夏季蓄水降温,增强自然通风消暑;秋冬天干物燥,备足用水,预防火灾;调节水塘水位,防旱、防涝、防路积水;增加空气湿度,净化村落空气质量;池中蛙鸣暑夜,鲜花美化村落家园。
解析 本题结合材料和传统村落的布局便可分析出水塘的作用:一是夏季该地气候炎热,水塘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二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水塘具有防旱防涝的作用;三是水塘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四是水塘可以用于储存污水,增加环境自净能力,减少环境污染;五是清理出的塘泥可作为肥料等。
4.(2019·四川省泸州市三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大余县素有“世界钨都”之称,但现在正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严峻挑战,多年积累的问题凸显。
(1)从地质角度分析钨矿开发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针对上述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答案 (1)开采中堆放的表土、废石、矿渣等易诱发滑坡、泥石流;采矿区易引发地面塌陷、沉降、裂隙等。
(2)合理堆放表土、废石、矿渣等;及时做好矿区的回填与修复;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解析 (1)江西省大余县地势起伏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开采中堆放的表土、废石、矿渣等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地处山区,河流众多,采矿区易引发地面塌陷、沉降、裂隙等。(2)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表土、废石、矿渣等合理堆放,防止滑坡、泥石流;及时做好矿区的回填与修复,防止地面塌陷、沉降等;开挖的表土回填及时恢复植被等。
5.(2019·四川省遂宁市三诊)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压载水,是指船舶为了稳定重心,保证平稳航行而装在船舱里的水。一般出发时从港口装上,到达目的地后再排出。船舶压载水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质以及大量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微生物、细菌甚至是小型鱼类以及各种物种的卵、幼体或孢子等。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1 000亿美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已通过《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2019年1月22日,压载水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
简述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危害:污染水环境;导致生物入侵;各种微生物以及细菌等会影响本地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危及人体健康。
解决措施:制定法律、法规,控制压载水水质和排放量;研究压载水处理方法,杜绝压载水中生物入侵的可能;开发新型船舶,减少或不使用压载水;加强国际合作等。
解析 压载水的排放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可以直接从材料中读取。“船舶压载水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质”,因此船舶压载水的排放会污染水体环境;压载水中含有浮游生物、微生物、细菌甚至是小型鱼类以及各种物种的卵、幼体或孢子等,因此压载水的排放可能对轮船目的地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同时各种微生物以及细菌等会影响本地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危及人体健康。解决措施首先应控制污染源,即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船舶压载水的使用和排放,减少压载水中生物的含量,制定法律、法规;研究压载水处理方法;开发新型船舶;加强国际合作等。
6.(2019·广东省汕头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指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缓冲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是进行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已被美国农业部推荐为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下图为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示意图。
说明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生态功能。
答案 植被滞留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减缓地表径流,调节河流径流量;减少流水对堤岸的侵蚀作用,保护河岸;为动植物提供各种养分,完善河流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及迁移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 读图可知,净化区的植被可起到滞留地表径流污染物、净化水质、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图中连接水系和净化区的排水管,以及埋于地下的渗排水管等组成的系统,沟通了河流和净化区,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图中堤岸上的植被可减少流水对堤岸的侵蚀作用;整个系统中的植被,可为动植物提供各种养分、良好的栖息地及迁移空间,完善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
课件25张PPT。【第一部分】 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WANG LUO GOU JIAN网络构建KAO QING KAO XIANG考情考向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核心考点1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核心考点2 环境污染及防治核心考点3 生态问题及保护核心考点 1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主干精讲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提高。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2 真题体验(2018·全国文综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 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时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少,干扰小。分析气候变暖的环境风险可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可能导致隧道和种子库渗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核心考点 2 环境污染及防治1 主干精讲2 真题体验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解析 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核心考点 3 生态问题及保护1 主干精讲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方法技巧】(2019·全国文综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2 真题体验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过量施用化肥。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别处(低盐、质地好)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第一部分】 知识专题突破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