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绍兴月考)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反弹时的最大速度大小为5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9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解析:选A.由v-t图可知,0~0.5秒小球下落,最大速度为5 m/s,所以A正确.小球反弹的最大速度为3 m/s.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2.(2019·台州质检)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在t1时刻( )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解析:选A.v-t图象v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可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t1时刻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3.(2019·浙江德清质检)如图所示,某滑块以一初速度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恰好为零.下面四个v-t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情况的是( )
解析:选C.据题知,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的关系式为v=v0-at,a是加速度大小,故C正确.
4.(2019·浙江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v= B.v=
C.v> D.<v<
解析: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x,所以v>,所以选项C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温州质检)某物块从固定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物块( )
A.在1.5 s时离斜面底端最远
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2 m
C.在1.5 s时回到斜面底端
D.上滑时加速度大小是下滑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
答案:C
2.(2019·宁波质检)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A
3.(2019·浙江东阳联考)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C.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
答案:C
4.(2019·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7名跳水运动员参加了科索沃年度高空跳水比赛.自某运动员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在t2时刻运动员以速度v2落水,选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运动员在0~t2时间内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不变
B.该运动员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处于失重状态
C.在0~t2时间内,平均速度1=
D.在t2~t3时间内,平均速度2=
解析:选C.由题中图象可知,在0~t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不变,A项错误.在t2~t3时间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逐渐减小,则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运动员减速下落处于超重状态,B项错误.在0~t2时间内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1=,C项正确.在t2~t3时间内,由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D项错误.
5.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由图可知,在0~t 时间内( )
A.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甲图中时刻,图线的斜率为
D.x1-x0>
解析:选C.运动图象(包括位移图象、速度图象、加速度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无论运动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都是做直线运动,都不能说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选项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根据乙图可知,在时刻,物体速度为.而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由此可知,甲图中在时刻,图线的斜率为,选项C正确.根据甲图,物体是从坐标x0位置出发沿x轴运动,t时刻运动到坐标为x1位置,位移为x=x1-x0.根据乙图,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位移x=,即x1-x0=,选项D错误.
6.(2019·温州调研)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下列关于前4 s内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
B.物体先向右运动,第2 s末开始向左运动
C.第3 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左侧
D.第4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解析:选B.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方向,故前2 s物体向右运动,后2 s向左运动,A错误,B正确;由于前2 s物体一直向右运动,离出发点越来越远,第2 s末开始又向左运动,逐渐靠近出发点,因此第2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错误;物体在4 s末回到出发点,故3 s末物体在出发点右侧,C错误.
7.(多选)(2019·温州质检)在同一地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对0~6 s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末和6 s末
B.4~6 s甲在乙后面
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 s末
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 s,随后向后运动
解析:选AB.在v-t图象中图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大小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由题图可知当t=2 s和t=6 s时,两图线与横坐标围成面积相等,说明两物体发生的位移相等,由于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因此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末和6 s末,故A正确;开始运动时,乙的初速度为零,甲在前面,在t=2 s时,两物体相遇,此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此后乙在前面,甲匀速运动开始追乙,乙做匀减速运动,当t=6 s时,甲、乙再次相遇,因此在2~6 s内,甲在乙后面,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相距最远时刻出现在甲追乙阶段,即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甲、乙相距最远,此时t=4 s,故C错误;整个过程中乙物体一直向前运动,先加速后减速,故D错误.
8.(多选)(2019·浙江东阳质检)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t=4 s时,A、B两物体相遇
B.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解析:选CD.t=4 s时,只能说明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能说明位移相等和两物体相遇,选项A、B错误,C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算出A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0.625 m/s2,B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1.875 m/s2,故a2>a1,选项D正确.
9.(多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 和-1 s,由此可知( )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
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v0t+at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为=v0+at,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0=0.5 m/s,加速度大小为a=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非选择题
10.斜面长度为4 m,一个尺寸可以忽略不计的滑块以不同的初速度v0从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其下滑距离x与初速度二次方v的关系图象(即x-v图象)如图所示.
(1)求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若滑块下滑的初速度为5.0 m/s,则滑块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1)由v=2ax推知,图线“斜率”为,所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2 m/s2;
(2) 由x=v0t-at2,当v0=5.0 m/s时,解得滑块滑到底端的时间为t1=1 s,t2=4 s,又因为滑块减速至0时所用时间t′=2.5 s<4 s,故滑块沿斜面运动的时间t=t1=1 s.
答案:(1)2 m/s2 (2) 1 s
11.(2019·宁波调研)赛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1=1.6 m/s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2=6.4 m/s2,直到停止,共用时130 s,行程1 600 m,试求:
(1)赛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max;
(2)若赛车从静止启动,a1、a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1)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可借助v-t图象表示,如图所示.利用公式v-v=2ax有:+(130 s--)vmax+=1 600 m,其中a1=1.6 m/s2,a2=6.4 m/s2,解得:vmax=12.8 m/s(另一解舍去).
(2)借助v-t图象可以证明:当赛车先以a1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max,紧接着以a2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时,行程不变,而时间最短,如图所示,设最短时间为tmin.
则tmin=+ ①
+=1 600 m ②
其中a1=1.6 m/s2,a2=6.4 m/s2.
由②式解得v′max=64 m/s
故tmin= s+ s=50 s
即最短时间为50 s.
答案:(1)12.8 m/s (2)5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