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11月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答案:C
2.(2019·宁波质检)2016年1月6日,中国政府征用的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于10时21分、10时46分平稳降落在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新华社记者查春明当天在南沙永暑礁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他感叹道:“天涯并不遥远.永暑礁远离大陆1 400多千米,以往坐船去永暑礁要在海上航行几十个小时,今天我搭乘民航班机只用两个小时就够了”.材料中所提到的有关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2小时、10时21分、10时46分,这里指的都是时刻
B.1 400多千米这里只能看成路程
C.两民航客机在此不可以看成质点
D.飞机时速大约为700 km/h
解析:选D.10时21分和10时46分指的是时刻,2小时指的是时间,选项A错误;1 400多千米若指的是直线距离,则可表示位移,选项B错误;民航客机的长度相对1 400多千米而言可以忽略不计,故可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由v=得,飞机时速大约为700 km/h,选项D正确.
3.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如图所示,三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解析:选A.参考系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因此,固定队列中的飞机(或飞机中的人)为参考系时,队列中的其他飞机和其他飞行员是静止的,广场上的观众是运动的;以广场上的人作为参考系时,飞机是水平运动的.故A正确.
4.中国海监船编队南海巡航路线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南三亚到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离约2 000 km,海监船在巡航过程中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测速和授时任务,达到精确定位与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海监船体积较大,研究海监船的运动轨迹时,不能将其看做质点
B.整个过程中海监船的加速度可能始终为零
C.“北斗”导航卫星是通过确定海监船的位置来测速的
D.根据巡航时间和题中数据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答案:D
5.(2019·金华调研)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1) OB== m/s=0.8 m/s.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vA==0.8 m/s,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m/s=1.0 m/s.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
a== m/s2=2.0 m/s2.
答案:(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
【课后达标检测】
选择题
1.(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A.速度 B.加速度
C.电流 D.电场强度
答案:C
2.(2017·1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底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
A.位移一定相同 B.时间一定相同
C.末速度一定相同 D.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A
3.(2019·3月宁波月考)“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
A.牛 B.人
C.桥 D.水
答案:D
4.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改变量比汽车的小
D.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答案:B
5.如图所示为成都到重庆的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解析:选D.甲处显示时刻,乙处显示动车行进过程中的瞬时速度,答案为D.
6.(2019·台州质检)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幸神星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
B.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不能选择太阳为参考系
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
解析:选B.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A错.幸神星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其到太阳的距离来说属于次要的因素,因此可以看做质点,B对.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要选择同一参考系,C错.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和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均为零,D错.
7.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不可能存在的是( )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解析:选B.对于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在增加,只不过增加变慢,A可能;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即加速度存在,有加速度存在速度就在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应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减小得最快,当然速度可能最小,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最小时,速度增大得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大值,C可能;如果速度和加速度都为负值即二者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可能.
8.(2019·浙江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其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其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
A.s1>s2,x1>x2 B.s1>s2,x1<x2
C.s1>s2,x1=x2 D.s1=s2,x1=x2
解析:选C.由图可知,两次运动的起点与终点相同,表示位移相同,x1=x2;经上海到达南京的轨迹明显大于直达南京的轨迹,s1>s2.
9.(2019·丽水检测)攀岩运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与心理素质的运动形式,户外攀岩运动更加刺激与惊险.如图所示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与运动线路图,该攀岩爱好者从起点a到b,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攀岩爱好者所走的位移
B.攀岩爱好者所走路程要比自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的大小大
C.由起点到终点攀岩爱好者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D.线路总长度与攀岩爱好者所用时间的比等于他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B.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表示路程,所以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攀岩爱好者所走的路程,由起点到终点攀岩爱好者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路程,A、C错误;位移表示始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所以题中的攀岩爱好者的位移的大小比路程小,B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D错误.
10.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 s速度达到5 m/s,则在这10 s内汽车的( )
A.平均速度是0.5 m/s B.平均速度是2 m/s
C.加速度是5 m/s2 D.位移是25 m
解析:选D.汽车的平均速度===2.5 m/s,选项A、B错误;汽车的加速度a==0.5 m/s2,选项C错误;汽车的位移x=t=25 m,选项D正确.
11.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解析:选B.高铁运行时的速度大致稳定,可视为匀速.由x=vt得隧道的长度约为 m/s×20 s=1 200 m.
12.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
A.πR B.2R
C.2πR D.R
解析:选D.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x==R,故D正确.
13.(2019·温州联考)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 km/h行驶完剩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
A.25 km/h B.34 km/h
C.35 km/h D.38 km/h
解析:选C.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行驶后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
t=,t2==
则行驶前路程所用时间为
t1=t-t2=-=-=
所以v1===35 km/h,选项C正确.
14.(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ABC.由=可得:AB= m/s=1 m/s,AC=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AC段的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15.(2019·浙大附中月考)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做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B.0~t3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C.在t1时刻,实际加速度一定不大于
D.在t3~t4时间内,自行车的速度恒定
解析:选A.设t1时刻对应的速度为v0,0~t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小于自行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题图中虚线所围面积),因而平均速度<.根据几何知识有=,则v0=,则<=,选项A正确;若自行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0~t3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由题图可知,车的实际位移不一定小于虚线所围面积,选项B错误;图线在t1时刻的斜率大于虚线在该处的斜率,表明实际加速度一定大于,选项C错误;在t3~t4时间内,速度图线为曲线,说明速度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