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部编版 九下
古语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由此可见,苦难能磨练人的意志,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讲的就是一则这样的故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有《宋学士文集》。
序,文体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多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唐朝,“序”是“赠言”之意。它与书序不同,属文人之间临别赠言文字,内容多为推重、勉励、赞许、祝愿、惜别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本文是一篇赠序 (标题何意?)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诵读(字字响亮,停顿准确,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误一字)
1、根据书上注释和补充注解,译读本段,不懂之处作好标注。
2、学生提问。
3、重点词句抽测。
补充注解:
余幼时即嗜(爱好)学 无从致书以(来)观
每(常常)假借于(向)藏书之家 益(更加)慕圣贤之道
又患(担心)无硕师、名人与游 或(有时)遇其叱咄
色愈(表情更加)恭,礼愈至 卒(终于)获有所闻。
3、重点词句抽测。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墨汁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仍不放松抄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诵读(字字响亮,停顿准确,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误一字)
1、根据书上注释和补充注解,译读本段,不懂之处作好标注。
2、学生提问。
3、重点词句抽测。
补充注解:
当余之(取独)从师也
以(用)衾(被子)拥覆
略无(全无、毫无)慕艳意。
3、重点词句抽测。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戴着有红色帽带、宝石装饰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袋,光彩照人,好像神仙。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qiú g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诵读(字字响亮,停顿准确,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误一字)
1、根据书上注释和补充注解,译读本段,不懂之处作好标注。
2、学生提问。
3、重点词句抽测。
补充注解:
县官日(每天)有廪稍之供
无冻馁之患(忧虑)矣
求(求教)而不得(得不到指导)者也
凡所宜(应该)有之书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重点词句抽测
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品德有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这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诵读(字字响亮,停顿准确,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误一字)
1、根据书上注释和补充注解,译读本段,不懂之处作好标注。
2、学生提问。
3、重点词句抽测。
补充注解:
辞甚畅达(文辞很顺畅通达)
谓(说)余勉(勉励)乡人以学者
重点词句抽测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
诋毁我夸耀自己仕途得意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理解我的人吗?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译读课文,识记重点词句,准备老师抽测。
臭
古义:
今义:
气味
难闻的气味
走
古义:
今义:
跑
行走
再
古义:
今义:
两次
第二次
汤
热水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古义:
今义:
或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
趋
古义:
今义:
疾走,跑
趋势
卒
古义:
今义:
终于
士兵
遗 古义:
今义:
假 古义:
今义:
赠送
遗失
借
虚假,与“真”相对。
博士
古义:
今义:
学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一种学位名称
①弗之怠。
②走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⑤当余之从师也。
⑥不必若余之手录。
之
指“笔录” 这件事,宾语前置。
代词,指“书”。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独。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独。
(3)说明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1、2)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专。
(4)点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各段的大意。
(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无从致书以观…..不敢稍违约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尝趋百里外…….则又请焉
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如何克服?体现了怎样的品德?
手勤
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求学之难
生活之艰
嘴勤
腿勤
心勤
坚守信约
谦虚有礼
勤奋学习
坚忍不拔 吃苦耐劳
“勤且艰”
(与同舍生对比,写出自己生活艰苦,突出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品质)
宋濂年轻时 困难 如何克服 品德
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好的同舍生,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①略无慕艳意;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精神的力量)
(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无奔走之劳
无从致书以观…..不敢稍违约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
现在太学生和宋濂年轻时求学有哪些不同?请用原句完成下面表格。
(或者说太学生学习有哪些优越条件?)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尝趋百里外…….则又请焉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无冻馁之患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宋濂年轻时 对比 现在的太学
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求学之难
生活之艰
对比。说明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影响。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勤且艰”,要勤奋,不怕吃苦,要专心、持之以恒。
第二段从生活条件(衣、食、住、行)、求学、求师、求书等方面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的艰难形成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⑴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⑵同乡关系,“以乡人子谒余”。
⑶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篇末点题,交代主旨。作者叙述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描述了求学条件的艰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作对比,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勤奋求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在我们的同学之中,有“家贫”而“嗜学”者,也有“烨然如神人”者,你自己属于哪一类?如果你是前一类,生活在他们当中,你有“慕艳意”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后一类,你是怎样看待前一类同学的?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是非常艰苦的事,没有坚强的意志,刻苦勤奋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我们应从宋濂艰苦的求学经历中受到启迪,珍惜时间,虚心善学,以苦为乐,一心向学。我们还要懂得,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做个积极进取的人,力争将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堂小结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勤奋求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作者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专。
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勤奋求学、不怕吃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