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1 09: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可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重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完成“自主预习”题。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地方呀?
从课题来看,这篇文章是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默读,找一找,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段落是写三味书屋的。注意,在默读的时候,不要出声、不要动唇、也不要动指。请在3分钟内完成整篇课文的默读,并找出相关的段落。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本篇课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部散文集,所收集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喻回忆往事。
(三)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タ抬》。1928年由未名社出版单行本。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2、刚才,同学们通过默读,要求找出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哪些段落是写三味书屋的。下面,请同学来说一说,并说一说,你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3、学生回答、交流。
4、师总结。
第1至8自然段是写百草园的,从第10自然段到24自然段,是写三味书屋的。
师:那么,第9自然段,既不是写百草园的,也不是写三味书屋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
5、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汇报。
(五)感受百草园的“乐”。
1、师:第1然段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乐园”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找出相关的段落,概括一下。
可以默读,可以小声地读。读的时候,要在书的旁边写上你概括出的句子。
(“乐园”之“乐”表面在三个方面:1、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2、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3、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2、作者写百草园,为什么又写到了美女蛇呢?有人认为这个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百草园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请学生用“有……有……也有……”的句式,说一说百草园给“我”带来了哪些乐趣。
有(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有(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也有(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师:百草园, “我的乐园”,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我”也在这乐趣中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
接着“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师生一起朗读第九自然段。
(二)走进三味书屋。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下面是“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面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扁,“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那孔子牌位、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百草国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2、师:去学习,除了学习环境以外,还有教书的先生。“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3、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中是快乐的,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同样也是充满乐趣的。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些乐趣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乐趣:1、问“怪哉”虫一充满好奇心;2、正午习字,晚上对课;3、逃课到小园中玩耍;4、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5、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4、先生为什么不回答“怪哉”虫的问题?
结合课文第14、15自然段说说。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5、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大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战”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接着,向后面抛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厌恶感,更没有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6、现在,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吗,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精读第2自然段,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1、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2、思考: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
(2)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石井栏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四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越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于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常吸引看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的?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冬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黄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末的,鸣蝉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4)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5)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指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6)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3、小结。
第2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妙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4、仿写。
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1)学生写片段。
(2)学生上台朗读片段,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