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古诗词曲鉴赏(真题篇)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_____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诗歌鉴赏。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阕描写_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小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___________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十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____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C项分析不正确。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意思答对即可)
二、
1.D 2.D
三、
示例:这首诗的颔联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四、
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朦,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2.C《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是表达了作者身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五、
1.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六、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七、
1.D解析: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八、
1.春天或春季 兰芽、子规
2.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
九、
1.“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十、
1.D 2.C
十一、
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2.示例:兴长 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十二、
1.孤寂 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十三、
1.C
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十四、
1.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十五、
1.BE 解析:B项江风和缓,船行平稳而快速。E项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新生事物必须从陈旧的事物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十六、
1.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十七、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D
十八、
1.这是一首记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2.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十九、
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十、
1.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