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历史八上历史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历史八上历史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1 10: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秋人教历史八上历史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Word含答案)
八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 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
C. 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 D. 盲目祟尚西方文明
【参考答案】C
2、北京大学是很多同学向往的名牌大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北大的前身是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参考答案】C
3、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A. 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参考答案】C
4、《申报》记录了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
A. 广州 B. 上海 C. 北京 D. 南京
【参考答案】B
5、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曰益增多,中国近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人们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呼之欲出也”。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电报 B. 电话 C. 电影 D. 照相
【参考答案】C
6、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向雷锋同志学习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参考答案】D
7、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 书信往来彻底结束
B. 社会礼仪发生变化
C. 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
D. 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参考答案】D

8、下面绘画作品蕴含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A. 鲁迅 B. 徐悲鸿
C. 聂耳 D. 冼星海
【参考答案】B
9、如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 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参考答案】B
10、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A. 自由思想 B. 专制思想 C. 博爱思想 D. 平等思想
【参考答案】D
11、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
【参考答案】B
12、“红楼飞雪,一时英杰”“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一曲《燕园情》,唱出了北大120年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留下的京师大学堂
C. 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D. 清政府于1908年宣布废除科举制
【参考答案】B
13、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参考答案】B
14、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下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的当时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A. 1840年
B. 1872年
C. 1895年
D. 1898年
【参考答案】B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 禁缠足,倡女权,男父平等新追求 B.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参考答案】D
16、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日:“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应首先举办。”由此可见戊戌政变后,一切“新政”被摧残殆尽,而京师大学堂却能硕果仅存的原因是
A. “各行省之倡 B.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C.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支持 D. 光绪帝的重视和坚持
【参考答案】A
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18、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她能获得此殊荣是由于
A. 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B. 创造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C. 发明了四诊法 D. 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参考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革命进程不?断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1)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有“中国铁?之父”之称的是。
(3)在中国,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革命的发生。
(4)北伐战争不到半?,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结束?在全国的统治。
【参考答案】
(1)《申报》;
(2)詹天佑;
(3)辛亥;
(4)北洋军阀(或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政府)。
2、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
(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答案】
(1)兴教育才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京师大学堂。
(2)隋朝;1905年
(3)科举制的废除,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可见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