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选考模拟考试(九)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选考模拟考试(九)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2 07: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反族规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
A、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 B、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
C、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 D、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
2、《史记.河渠书》载:“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为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D、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B、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财权
C、元朝设中书省分割相权 D、清设军机处分割宰相军权
4、某学者善读唐诗。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联,如不知唐人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驱风的风俗,则只能有消夏避暑和罗曼蒂克的情调,而体会不到“春寒”二字的真谛;又如不知唐代长安城市的建置,市在南而宫在北,则不知白居易“回车叱牛牵向北”何所指,也不能领会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的真实含义。该学者认为
A、以诗证史,弥补史书阙文 B、诗史互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C、诗人的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D、唐诗意境与历史真实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5、“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6、《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下列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获得“丝国”称号 ②铸成“后母戊大方鼎”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④发明“转轮排字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了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8、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康熙二十年(1683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短暂开放,于先后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对中国进行的渗透(“洪任辉事件”),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表明
A、明朝以来的“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通商口岸带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
C、中外民间贸易往来全面放开 D、它实质上仍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9、“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这反映出京剧
A、已成为“百戏之祖” B、经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
C、是古代戏曲的巅峰 D、是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10、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右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
11、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和,文绣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12、1938年4月,国民党将领下达训令:“……日军不顾将来的利害,企图急遽整理补充河北、山西、山东、江南战线疲惫兵力,并尽力谋求挽回山东省南部的颓势。因此,我国忠勇战士应深刻认识到敌军目前正处在困境中,全军须协力一致完成其任务,以求最大的结果,为民族独立及抗战大使命尽全力。”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为八路军战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13、“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系统论述上述观点的主要论著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4、“国民党特务专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家‘克什米尔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于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国际会议是
A、1953年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会议
15、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计划完成的时间也一再提前,由最初的五年改为四年、三年、二年,最终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该课题最终完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6、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③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面是2000——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图。它反映出该时段 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 ②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增速呈现负增长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积极影响 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下中国外贸成就喜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规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C、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1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为其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区域经济集团的出现
20、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渐走向密切结合。技术在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直接受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而发展的技术发明有 ①发电机②有线电报③无线电话 ④电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1919年2月,法国在和平会议上提交备忘录:“危险来自德国拥有莱茵河左岸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为解决此“危险”,协约国所做的决定有①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③同意法国与小协约国签订同盟条约 ④建立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2、1933年10月22日晚,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全国做了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以及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下列法案不属于此次谈话中涉及的“事实和行动”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农业调整法》
23、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描述:“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下列对“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4、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有200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此。下列组织总部设在此地的有①世界贸易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联盟 ④欧洲联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与政治体制密切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无论三公怎么变化,其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即三公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做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二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编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材料三: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与秦汉三公制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取代三公制对于国家行政运行机制的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行使中央行政权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体制及其历史价值?(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政治体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进步作用?(6分)
26、融会贯通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周应,斯亦奇矣!”
———摘编自邓实《古学复兴论》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先驱很多都参与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数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1689——1799》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曾“担任稷下学宫祭酒”“主持吕克昂学园”的代表人物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为“铜山崩而洛钟应”局面出现所做的重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分析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的原因,并指出牛顿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776——1871年世界大事年表
———摘编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
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模拟卷(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A
B
C
C
B
D
B
D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C
B
D
A
C
C
B
A
C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同:都是皇帝的助手;都具有议政权。(2分)异: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具有参与决策权;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三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而三公均不具备这些特点。(4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积极意义:三省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2分)
(2)机构: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或国务员)、临时大总统。(2分) 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2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限制专制独裁(或袁世凯);巩固民主共和政体。(2分)
(3)水平方向:中央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分权制衡。(1分)垂直方向: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1分) 进步作用: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26、(1)人物:荀子、亚里士多德。(2分) 重要贡献: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4分)
(2)促进作用: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以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4分)
主要体现:为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而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圆顶,呈现出开阔明朗的风格,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一致。(4分)
(3)原因:近代科学的进展冲击了宗教神学的说教;人类有了追求人本身解放的自信。(4分) 创新:严谨的观察,将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归纳——演绎”法。(2分)
27、【示例】潮流:社会主义潮流。(2分)概述和评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阶级基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借鉴。此后,社会主义逐渐从理论变成现实,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1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