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6 灰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灰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
事情的六要素:
一、时间:
二、地点
三、人物
四、事情的起因
五、事情的经过
六、事情的结果
有一年冬天
公园
列宁 小男孩
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灰雀
男孩放回灰雀
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寻找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品读感悟 :
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用横线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把其中的关键词圈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说出自己的体会。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着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着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第一次对话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第二次对话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第三次对话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第四次对话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五次对话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唱歌。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去哪儿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心虚,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看出了男孩的心虚,知道小鸟的失踪与他有关,可怜的小鸟到底怎么样了,他担忧地问:“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小男孩,他也看出了男孩心中的矛盾,面对孩子的沉默,他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生承接读
男孩被列宁的真情打动了,他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故作疑惑,小男孩真能说到做到吗? 他反问道:“会飞回来?”
此时列宁的爱鸟之情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小男孩,他下定了决心,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
列宁看出了男孩的愧疚,他微笑着对灰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去哪儿了?”
师生承接读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鲁迅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1.默读《新主题阅读》中的《李子核》,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思考:对比《灰雀》中的列宁对小男孩的呵护和《李子核》中的妈妈对待儿子的做法,相同之处是什么?
自学提示:
朗读感悟
李子核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 吴墨兰译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zhuǎn zhuàn)转,一会儿去闻闻, 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转了一下,看看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个李子,赶快塞(sāi sè)进嘴里去。
吃完饭后,妈妈数(shǔ shù)了一下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
大家说:“没有!”
瓦尼亚脸红得像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李子,这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谁要是把李子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一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布置作业
1、批注阅读《新主题阅读》一书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2、背诵《你读我诵》一书中的《列宁名言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