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练习
【知识掌握】
1.填空。
比较《诗经》与《离骚》,在形式上,《诗经》多为________言句,《离骚》则多为________的句子,《诗经》的篇幅________,结构简单,《离骚》的篇幅_________,结构________;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离骚》的语言以________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词________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________的作用。
2.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用课文中语句填空。
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表现诗人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语句: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离骚”,离,离开;骚,忧患。
B.《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诗经》中“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D.《楚辞》收录了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又申之以揽茞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既替余以蕙纕兮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能力提高】
1.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
2.阅读朱弁《送春》,按要求回答问题。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日人犹恋褚衣(棉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将下边四句分别填入①、②、③、④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填序号)
□→□→□→□
A.弱柳沙头絮未飞
B.羡君才到便成归
C.把酒送春别无语
D.小桃山下花初见
这首诗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出了春天的短暂。
3.对下面这首《三闾庙》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A.一二句即景兴起兼用比喻,写屈原之怨像沅水湘水一样长流不尽。
B.三四句虽只写眼前之景,但言外有一种悲凉慷慨之叹。
C.全诗围绕一个“怨”字展开,抒发了对伟大诗人屈原其人其事的感叹。
D.全诗语言流丽委婉,明朗而又含蓄,读来感人至深。
4.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
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经注·江水》说道:
姊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二十六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窝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曰:“姊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
所记十分确凿,袁山松是晋时宜都的地方官,所著《宜都山川记》经郦道元引述保存下这一段可贵的记载,他是柳宗元以前最有成就的山水游记作家,以擅写“挽歌”著名,他与桓玄来往讨论“啸”的美学意义的书札,在当时颇为美谈(文见《艺文类聚》卷十九)。他又说道:“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姊归,即《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照他所说,姊归一名取义于阿姐回归,却招来了郦道元的反驳,认为“恐非名县的本旨”。
现在考之殷代卜辞,屡见“伐归”的记录,归是地名,即古代的归子国。这些可以证明汉末经学家宋忠(衷)“归即夔”之说的可信性。归子国殷代已存在,则山松“来归”之说,自然属于无稽。但姊归之为屈子故里,晋时尚存有许多遗迹,这一说事实应该溯源于晋代,绝不是后来的杜撰。
此地向来有不少楚国先王的陵墓。唐初魏王李泰的《括地志》说:熊绎墓在姊归县(贺次君辑本),宋陆游《剑南诗稿》:“归州光孝寺后有楚冢,近岁或发之,得宝玉剑佩之类。”早已有人盗掘。近年于姊归东七点五华里的鲢鱼山遗址掘出大量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陶器,商代遗物以及西周至战国的遗址,在西陵山附近发现近百处,因此,考古家认为商人兵力自应及于三峡口夔子国地方,归为殷代方国是可能的事。虽然熊绎的丹阳正确所在尚且有许多不同说法,但春秋时候,夔子熊绎由于不祀祝融和鬻熊而为楚所灭(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从姊归地区出土兵器之多,可为佐证。“生长明妃”的香溪镇,亦出了一把越王州勾剑。归子国西境远及于巫山县,近时在三峡探测,楚文化最西可至云阳的李家坝,这是考古最新的结论。
谈到大溪文化,除了花样丰富的彩陶纹样和形形色色的陶器之外,以距今约六千年的杨家湾新石器时代大量出土共一百七十余种刻化在陶器上的符号,最令人瞩目,揭开了原始文字的序幕。
杨家湾遗址位于西陵峡的南面宜昌县三斗坪村,北临长江,南依黄牛岩峰。袁山松描写此处风景:“南岸重岭叠起,如人负刀牵牛。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会,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有“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之叹。杨家湾遗址达六千平方米,文化层厚达三米以上,乃有这样重要的刻化符号出现,为文字起源提供新的篇章。我很幸运,翌日能够在宜昌博物馆接触这批实物,亲手摩挲,眼福不浅。有的与纺轮花纹很接近,有的记号似崧浦、吴城,可说是远古夔越先人遗下的手迹。这些记号比殷墟文字早二千年,而且出于长江中游,足见文字起源的多元化,堪与山东丁公村各地相媲美,弯曲、迅疾的笔势,似乎在表演出古文明的节拍,有些很熟悉,有些很陌生,还有待于深入的探索。
1.关于“姊归”的解说,本文作者所认同的一项是[ ]
A.屈原有一位贤德的姐姐,听说屈原被放逐,也回归娘家,乡人因此称此地为“姊归”。
B.“归”是地名,即古代的归子国。“姊归”即因屈原的姐姐来到归子国而得名。
C.“归”即“夔”,是一个地名的两种写法。归子国、夔子国、姊归是同一个地方。
D.虽然“姊归”为屈原姐姐回归之说不一定可信,但“姊归”为屈原故里是可信的。
2.以下不属于证明姊归与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项是[ ]
A.唐初魏王李泰的《括地志》说熊绎墓在姊归县。
B.宋陆游《剑南诗稿》:“归州光孝寺后有楚冢,近岁或发之,得宝玉剑佩之类。”
C.近年于姊归东七点五华里的鲢鱼山遗址掘出大量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陶器。
D.近时在三峡探测,楚文化最西可至云阳的李家坝。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层”,考古学术语,指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地点不同土层分布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B.作者在宜昌博物馆亲手摩挲的实物是杨家湾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刻化符号。
C.殷墟文字出于中原,杨家湾刻化符号出于长江中游,可见中国文字起源的范围分布很广。
D.杨家湾遗址是古夔子国人生活的地方。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文类聚》当是古代的一部有关艺文方面资料的分类汇编。
B.《括地志》《剑南诗篇》都证明姊归是楚国先王陵墓集中之所。
C.杨家湾陶器刻化符号比殷墟甲骨刻化符号笔势更迅疾,更优美。
D.“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是说黄牛岩峰山势高峻。
《离骚(节选)》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长短不一 较短 较长 复杂 宏伟瑰丽 多姿 兮 舒缓语气、抒发感情
2.伏清白以死直兮 宁溘死以流亡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哀民生之多艰 3.A 4.B
【能力提高】
1.A→C→D→B 2.D→A→C→B花初见絮未飞3.D 4.C
【延伸拓展】
1.D 2.C 3.D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