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学案(鲁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学案(鲁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2-07 13: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课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
【明确考点】
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人口迁移自主学习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 迁入或迁出,而发生 的永久性或 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由迁出地到迁入地三大要素 ──跨越行政区界线 ──永久性或长期性2.人口迁移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①按地理范围分 _____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1)在人类社会早期,_________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2)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灾荒、_______、_______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15~19世纪,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______”,由_________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_______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地理大发现和_________ 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_______ ,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 ________。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________ 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___________ 出现和___________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问题探究1.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频度和强度大于原始社会的人口迁移吗?2.自然条件一直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吗? 典例剖析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大战前,表示第二次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思路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思路解析:二战前,欧洲殖民者主要迁移到“新大陆”,实行殖民掠夺;二战后,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答案:A变式训练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东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甲地工资待遇较高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知识点二、人口流动自主学习1.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指因 、学习、 、探亲等原因 或 离开 外出活动,而不变更 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 发展水平。 和 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3.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①迁移方向为从农村到______,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______城市和工矿区。②主要迁出地为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为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③迁移方式以______流动为主。④主要目的是务工和 。⑤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问题探究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我国的“民工流”是人口流动现象,而不是人口迁移现象 典例剖析(2007年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思路解析: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江苏和辽宁高于湖北、贵州;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④省自然增长率最高,可判断为贵州;从老年人口比重来看,①省和②省老年人口比重高,①省和②省可能是江苏和辽宁省。江苏经济更加发达,提供就业的机会更多,②省人口迁入指数比①省高得多,因此判断①为辽宁,②为江苏;③省从各方面的指标来看,都处于中间位置,因此是中部经济区的湖北省,因此选A。答案:A变式训练1、外籍工人流动的总趋势是( )A、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由西半球流向东半球C、由平原国家流向高原国家D、由富国流向穷国2、我国“民工流”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 B、交通运输不能满足需要C、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不平衡D、人口增长过快3.20世纪70年代以来,造成西亚外籍劳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这里人口稀少 B石油经济发展 C地处交通要道 D农业经济发展
【自我评价】
1、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
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图中的Q表示迁出地)( )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美    B、 ①中国 ②俄罗斯③美国 ④拉美
C、①拉美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    D、 ①中国 ②拉美 ③俄罗斯 ④美国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并分析回答3~6题。
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
4.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5.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
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变动现状的是
A.A B.B C.C D.D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
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B.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
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失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战争的影响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开发国外资源
10.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澳大利亚  C、美国    D、科威特
11、世界上最大的外籍劳工聚集地是( )
A 中东地区 B 拉丁美洲 C 大洋洲 D 美国和加拿大
12.铁路部门为减轻“春运”的压力,采取了上浮票价的方式。如2002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幅度,硬座为15%,硬卧、软座和软卧上浮20%。春运压力主要原因是( )
A铁路运速慢 B年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了车次
13、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14、读“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图(1959-1960年)”,回答问题: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所谓南方阳光地带指图中A__________州 和B   州。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主要是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属于 迁移。
第二课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
知识点一
问题探究:1、农业出现以后,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农业的主要生产对象是土地,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土地的相对不足,又迫使人口不得不进行新的迁移。但其频度、强度都低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移动,因为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的吸引而经常迁移流动。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条件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条件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变式训练:1、B 2、A 3、C
知识点二
问题探究:1、人口移动包括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的空间位移是人口移动,短期的是人口流动,长期的是人口迁移。
2、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的变动,但是属于人口流动,不是人口迁移,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变式练习:1、A 2、C 3、B
自我评价
1、解析: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B
2、解析:二战后,我国的人口主要移向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其人口移动方向大体如①图所示;拉丁美洲的人口大量向北流向美国、加拿大,向东北横过大西洋流入西欧,如图②所示。俄罗斯人口主要由西部的欧洲部分向东部的亚洲部分流动,如③图所示。美国的人口则是大量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移动,如④图所示。
答案:D
3、解析:一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两个方面。
答案:D
4、解析:根据四个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的特点来对应选择。
答案:D
5、解析:发达国家大城市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因此市中心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迁移率为负值;同时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C点较符合。
答案:C
6、解析: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大多迁往了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人口迁移率为负值;同时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故C点较符合。
答案:C
7、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答案:B
8、解析:二战前,北美洲属于新大陆,是人口迁入地;二战后,北美洲属于发达地区,也是人口迁入地。
答案:C
9、解析:伊拉克难民是由于战争原因导致的大量人口流亡异国他乡。
答案:B
10、解析:科威特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吸引了大量的外籍劳工集聚,其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
答案:D
11、解析:美国和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劳动力需求较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籍劳工聚集地。
答案:D
12、解析:春节期间,大量的民工返乡,给春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答案:C
13、(1)C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14、(1)德克萨斯 B、佛罗里达(2)东北部 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3)国内
①农村→农村
②城市→____
③农村→城市
④城市→_____
Q

Q

Q


Q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