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如下:
1.多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以教材创设的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达拉萨的路线图为背景,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在感知数学问题于现实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
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2.借助线段图,突出几何直观教学。
3.对比观察,总结提升。
“推理、抽象、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的三大核心数学思想。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加、减法算式,进行对比,最终抽象、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并发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直尺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我国的铁路路线图,你们知道被称为“通往拉萨的天路”指的是哪一条铁路线吗?
2.标注数据并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获取的数学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我提出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知道总长和其中一部分的铁路长就可以求出剩下一部分的铁路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铁路路线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增进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观察,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②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14+1142=1956。
③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④思考: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生2: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加法的意义。
指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1、。
你们能根据算式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指名列式解答。
1956814=114219561142=814
对比观察:与第题相比,第、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