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说课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说课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1 15:26: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灯笼
吴伯箫

说课教师 语文组 程旭

目录
一 理论依据
二 教材分析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目标
五 教学重难点
七 教学过程
六 教法学法

一、理论依据
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编写意图:八年级教科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各类文体阅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且对学生自读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灯笼》是部编版(2017)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从中可以感受多样生活方式和多彩地域文化,理解民俗价值意义,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本课是一篇借物抒情散文,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农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更以小见大的借“灯笼”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了解一些较浅显的民俗文化,对文学作品有亲近感。且学生在七下《一棵小桃树》、八上《昆明的雨》中学过“一线串珠”的手法,有助于理解本文的笔法。
但本文写作年代距离当代初中生太遥远,加之学生对“灯笼”的象征意义不太明确,理解起来有隔阂。授课时应注意对灯笼文化、写作背景的介绍、点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学案,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拓展阅读。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灯笼” 的民俗意义和文化内涵。
2、体会作者的故园情思和勇于担当精神。
【三进目标】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意义。
2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重点】
【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了解“灯笼”承载民俗意义、文化内涵。
2、品读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特色。
1、从字里行间把握文中情感线索和情感层次变化。
2、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六、教法学法
教法:
朗读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点拨法: 适时进行引导,对阅读内容、写作背景进行补充。
学法:
自主学习:结合学案、课后阅读提示学习。
小组合作:分享交流,阅读质疑,合作探究。
圈点批注法:勾画圈点、批注,养成读书动脑动笔的习惯。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品析由灯笼引发回忆的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
感受灯笼文化;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担当精神。

导 入
设计意图:《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由此导入,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与熏陶,激发学生读经典兴趣。


神龛(kān) 斡旋(wò) 怅惘(chàng wǎng)
裴公(péi) 燎原(liáo) 熙熙然(xī)
霍骠姚(piào)
识字辨音
设计意图:本文是自读课文,课前学生根据学案已进行自学。课上强调个别词语的字音词义,便于本课内容的理解。



活动一:“灯笼” 见真情
1、一人读阅读提示,其余同学听读,谈谈根据预习与阅读提示,你认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一:“灯笼” 见真情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法指导:
①感受多种表达方式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②体味红/蓝/绿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③细细品味,用情诵读。

活动一:“灯笼” 见真情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3、明确:
①内容上,夜接灯笼母子情深。
②写法上,多种表达方式融合使用,真挚深厚感情蕴藏其中。
③朗读指导:个人读,其余点评;师范读;女生读;齐读。

活动一:“灯笼” 见真情
4、文中还有哪些由灯笼引发的回忆吗?
夜聊掌故祖孙缘 温情
村头挂灯乡情缘 暖情
张灯结彩元宵缘 雅情

活动一:“灯笼” 见真情
拓展阅读:学案一 : 琦君《春酒》
学法指导:
跳读文章,勾画出文中围绕春酒描写的事件,谈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
长文短教
1由段落内容串联出作者对儿时的回忆。
2语言的品析中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感。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4通过学案类文阅读,实现部编版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活动二:“灯笼” 表文化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1、同桌探究,从本句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法指导:①结合本段语境。
②关注语言特色。



活动二:“灯笼” 表文化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2、明确:
①介绍汉献帝的典故。
②语言以书面语为主,多引古语,有韵味,有意境。
3、介绍灯笼文化,感受民俗传统魅力。
活动二:“灯笼” 表文化

4、联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中,还有哪些元素符号值得一提?

激发学生课下成立民俗文化研究小组,进行进一步探究。
活动二:“灯笼” 表文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难文浅教。本段内容、语言都较难理解,通过对灯笼文化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民俗文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活动三:“灯笼” 言志向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从结尾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学法指导:
①品析学案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回顾 “保家卫国”主题古诗词。
③出示写作背景,感受作者誓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
④读中感悟:男生齐读,师生合作,全班齐读,。

活动三:“灯笼” 言志向
学案三: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速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呢?
文章以一辆纺车为线索,引出作者对以前的战斗生活的回忆,引伸出“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爱国诗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介绍感受作者爱国情感,同作家群文阅读,感受作家的担当意识。

活动四:“灯笼” 展愿景
《灯笼》
你凝视“嫦娥”奔月,
你照亮“蛟龙”入海,
······
而这所有的美好,
都需要我们去守护。
因此,
我愿做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点一把燎原的烈火,
保我祖国,
卫我边疆!
设计意图:“嫦娥”“蛟龙”都是当代发展中的大国重器,通过让学生填词,感受当今中国的发展,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担当意识.

拓展阅读
类文推荐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

板 书 设 计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