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1 21: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建立
司马睿
王导、王敦等南北方大贵族
建康
317年
重建晋王朝
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一、东晋的兴亡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东晋的第一代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字景文,为司马懿的曾孙。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治局面
特点:
表现: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弟子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御床。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朝廷由世家大族把持,最先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其后又有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司马睿出于宗室疏属,威望不足,江南士族对他一度持冷淡、观望态度。此时,自北方南渡的一些士族高门竭力拥戴司马睿,经他们的示范和拉拢,江南士族的态度才转向合作,东晋因而得以顺利建立。与西晋相比,东晋宗室凋零,皇帝孑孑孤立于北南士族之间,主要只是作为汉族政权的象征受到推崇。由于具有这样“先天不足”的弱点,东晋政权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保持着“ 君 X 臣 X ”的格局。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君弱臣强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
闻鸡起舞
祖逖(266年-321年)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中流击楫
结果
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原因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北伐缺少后援

北伐之殇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420年,东晋灭亡。

关键之战

灭亡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社会表现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淝水之战
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无心真正北伐统一全国。420年,武将刘裕废除晋安帝,东晋灭亡,江南历史从此进入了南朝时期。

东晋
南朝

宋 齐 梁 陈




420年
刘裕
二、南朝的政治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存在时间最久的,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
1、宋(420—479)

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发生大规模叛乱

二 南朝政治
——看图思考


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422年6月)
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3月16日)
司马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农民负债。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宋 —479年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两晋、南朝概况简表
洛阳
建康

东晋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

侯景之乱
1.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武将势力很大。2.统治者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百姓,政治腐败,最终导致武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接纳侯景的梁武帝
侯景所攻占的城市
影响
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思考:何处是江南?

材料 实际上自秦汉以来,“江南”一词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有一个约定俗成且相对固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古代所谓的“荆州”(今湖北荆州市)、扬州的长江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和上海全省(市)和湖北、江苏、安徽三省南部的部分地区。
——管士刚《秦汉六朝江南经济略论》


材料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江南不只是一个区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从六朝以来,江南就开始以其山水清秀、物产富饶、人口移聚增殖、民生兴发在中国历史舞台崭露头角。
——程杰《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时空观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相同:地域辽阔(自然条件)
不同:《史记》中记载汉代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贫困;而《宋书》中,江南地区积极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提高。
汉朝时的江南与南朝时的江南有什么
异同?
讨论
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史海探究
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
1、地形多平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种。
2、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还有利于发展淡水渔业。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
垦荒、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犁耕、选种、育种、施肥等、麦稻兼作、种植经济作物等

手工业: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
商业:
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远超前代



1.开垦荒地
3.改进技术

选种育种
田间管理
育秧移栽
施用粪肥
4.多种经营
女儿采春桑,
歌吹当春曲。
秦淮河坝复原图
稻麦兼作
2.兴修水利
改进犁耕
3.江南地区开发表现






缫丝、织布
南京云锦
制瓷
冶铸
造船
造纸
制盐
“八槽大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余丈。”
——《晋书》
“又有一百炼刚刀斫十二芒,国中唯称此为绝。”
——《太平御览》
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
——萧绎《咏纸》
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吴郡记》
3.江南地区开发表现
商业
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大城市:建康、成都、广州、寿春、荆州、广陵(扬州)
3.江南地区开发表现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材料 从东汉末到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三吴地区形成了一个富庶的经济区域,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杨荫楼《秦汉隋唐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区域重心的南移》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方的经济地位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
历史时期
落后期
开发期
繁荣期
江南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建立:
3.灭亡:420年,政权落入武将刘裕手中而亡

1.王朝更替:
2.政治表现

原因
表现
影响
四点
农业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7年
宋、齐、梁、陈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手工业
商业
定都建康
2.局面:政治上,“王与马,共天下”
经济上,“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四、本课小结
学以致用
1.“王与马共天下”该史实谈论的人物是( )
A.王导和马  B.王导和王敦 
C.司马昭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导

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B
3.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4.图1中两种人口迁移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
A.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B.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
C.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
D.南北方同时战乱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