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9课 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li)起义 1905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组织萍、浏、醴一带会党和矿工在湘赣边界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增强了革命党人武装反清的信心。萍浏醴起义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li)起义 刘道一少年时期喜欢阅读进步书籍,先后加入华兴会、中国同盟会。曾赴日留学。1906年,他受黄兴委任为萍浏醴起义领导人,是年秋,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他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同年12月31日,从容就义,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满清的大官心中害怕,寝食难安,对自己部下不敢信任,导致满清的政权更加动摇。革命志士的奋斗皖浙起义 徐锡麟自幼好学,勇于探索,喜研数学、天文。曾在绍兴府学堂执教4年。他热心革命,1904年加入光复会。1906年任安徽巡警学堂警察会办和陆军学校监督。1907年,他和秋瑾等筹划安徽、浙江两省同时起义。同年7月6日上午,他与陈伯平、马宗汉等借安徽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发动起义。开枪击倒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占领军械所,与前来包围的清军激战4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当晚就义。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山阴(今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皖浙起义领导人。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满清的大官心中害怕,寝食难安,对自己部下不敢信任,导致满清的政权更加动摇。革命志士的奋斗皖浙起义 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瑞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落款“光汉子徐锡麟”。
临刑前,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终年34岁。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满清的大官心中害怕,寝食难安,对自己部下不敢信任,导致满清的政权更加动摇。徐锡麟绝命书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满清的大官心中害怕,寝食难安,对自己部下不敢信任,导致满清的政权更加动摇。革命志士的奋斗皖浙起义 秋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提倡女学。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留下绝笔: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满清的大官心中害怕,寝食难安,对自己部下不敢信任,导致满清的政权更加动摇。革命志士的奋斗皖浙起义《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
小住京华,今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孙中山、黄兴亲冒炮火指挥激励将士革命志士的奋斗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冒炮火指挥激励将士镇南关即今友谊关,位于今广西。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中国南疆重要关口,是中越两国边境线上最重要的隘口。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革命志士的奋斗黄花岗起义 黄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1896年考中秀才,上过新式学堂,后选赴日留学,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1903年与陈天华等创立华兴会,1905年协助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的二号人物,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革命行动。
1911年4月组织广州起义,黄兴致绝笔书于孙中山及南洋同志说:"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余人攻打总督衙门……黄兴(1874--1916),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湖南人。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革命志士的奋斗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中琼崖志士的身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起义将士所表现出来的慷慨赴难、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广大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国有,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四川保路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是当时川路总公司为了纪念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
“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武昌起义 共进会是中国同盟会的分支。1907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领导人是同盟会会员焦达峰、日知会会员孙武等。共进会尊孙中山为领袖,它以同盟会的总理为总理,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发动了武昌起义,设在湖南、江西等省的共进会,积极响应。
1907年8月,革命团体共进会发表宣言,着重强调排满,称:"共进会者,合各派共进于革命之途,以推翻满清政权,光复旧物为目的。"并制定红底十八星军旗,举张百祥任会长。共进会孙武(1879-1939),湖北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武昌起义领导者之一。武昌起义 文学社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借"研究文学"为名,宗旨是"兴汉排满,推翻专制,驱逐满奴,夺回汉室江山"。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吸收社员五千余人。后与共进会发动了"武昌起义"。1912年6月,文学社并入"同盟会"。文学社蒋翊武(1884-1913),汉族,湖南人。主办《大江报》等报刊。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武昌起义湖北新军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武昌起义“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纪念碑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是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全国十几个省独立,占据中国半壁江山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全国十几个省独立,占据中国半壁江山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专指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至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的连场革命运动。(狭义)(广义)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3、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1、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4、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911年武昌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第3幅)湖北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中常委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我们正在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正是孙中山先生未竞的事业。孙先生虽早已逝去,但他依然对中国的未来作用巨大。因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至今仍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因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和祖国的完全统一离不开孙中山这面旗帜。
——人民网 2001年10月10日(林治波)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孙中山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
——美国史学家Harold Z.Schiffrin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继续团结奋斗,一定能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