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杜泽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杜泽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2-09 1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杜泽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
1、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已经到我们多远的星系
A. 1.496亿km B 9.4608×1012 C 140亿光年 D 4.2光年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
3、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大气辐射能 B 太阳辐射能 C 地面辐射能 D 重力能
4、地球上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 流星现象 B 火山活动 C 极光 D 地震
5、地球自转时
A. 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
B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 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
6、同一条经线上
A. 自转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时刻相同 D自转角速度相同
7、下列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生物钟”现象
C 长江右岸较左岸冲刷显著 D 昼夜现象
8、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 每天都重合一次 B 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日时重合 D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为66.50
9、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10、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变慢 B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向北移动
1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温度的垂直变化
C 内部压力的变化 D 物质密度的变化
12、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3、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A. 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 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 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 物质接近液体的外核
14、 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
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
1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16、 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 B.大气循环 C.地质循环 D.生物循环
17、“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8、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新疆的风蚀城堡 B.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C.泰山的块状山地 D.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19、、主要由外力沉积作用造成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峡 C.桂林山水 D.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0、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根本原因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1、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
①太阳很稳定 ②九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③九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 ④宇宙间的各天体各行其道
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2、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
①通信部门 ②航天部门 ③气象部门 ④钢铁部门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1200E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4、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拜科努尔(460N) B 库鲁(50N) C 酒泉(460N) D 肯尼迪(280N)
25、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C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
26、世界上有的国家采取本国东部地区理论时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其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A地方时因经度不同使用不方便 B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
C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 D 为了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7、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
28、夏至日,某地(320N,1210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 23.50 B 35.50 C 8.50 D 55.50
29、当衢洲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0、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31、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A. 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32、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②上层含镁铁成分较多,下层含硅铝层成分较多③硅镁层厚薄不均,且连续分布 ④硅铝层厚薄不均,且不连续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 ②沧海桑田 ③稳如泰山 ④坚如磐石 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③ D.①④⑤
34、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水的潜水员会感觉到
A. 上、下颠簸 B 左、右摇晃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读经纬网图回答35-36题。
35、不考虑地形起伏,图中各点最早迎接新年曙光的是
A.丁 B.丙 C.乙 D. 甲
36、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南半球 B.太阳直射北半球
C.此时为春分日 D.甲地的昼长比乙地短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37--38题。
37、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38、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d—c—b
C.b—a—d—c D.d—a—b—c
读图,回答39—40题。
39、该种地貌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40、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黑龙江 B.新疆
C.四川 D.山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共5题。
1、读下面左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半球,节气是 __________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晨线是______________。
(2)在所有字母代表的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可达到__________,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可达到________小时。
(3)A属于__________(温度带),B的季节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读右上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儿歌中说,“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这说明自然天体之间具有 和
的关系。
(2)地球从丙到丁时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从丁到甲阳光直射在 (南或北)半球。
(3)ABCD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处,.
(4)地球南极和北极比较,极昼时间较长的是 极,原因是 。
(5)地球从甲到乙衢州的昼夜长短变化特点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6)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3、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⑴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 。
⑵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 ;④是 ;
①+②+③是 ;C是 ; D是 。
⑶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
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7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B ,C 。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原因是 。
(3)2009年10月05日凌晨1时36分4秒,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2级地震,包括泉州在内的福建沿海地区普遍有震感,分析其原因 。
5、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
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4分)
(1)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为3月 日 时。
杜泽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C B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C B C A C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B A C B C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A A A B D B D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共5题。
1、(1)西,夏至,(23.50N、700E),15:20,OQ。
(2)C,900 ,O点,24。
(3)热带,冬季。
2、(1)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2)南 南 (3)A
(4)北 地球处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5)昼渐长夜渐短,逐渐变大
(6)66.50S-900S
3、⑴ 古登堡界面
⑵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幔 外核 ⑶铁镁的硅酸盐类
4、(1)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2)③和④ 板块的消亡边界 (3)因为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处,地壳较活跃。(或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较活跃)
5(1)1800、600E
(2)22、4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