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说明: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写在万用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各写上座号和班级。
一、本大题共4小题,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缸 女红 贡献 长江大河 力能扛鼎
B.寄托 崎岖 畸形 风光旖旎 倚老卖老
C.考验 眼睑 签名 例行检查 刀光剑影
D.城垣 盘桓 横亘 持之以恒 煊赫一时
⒉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掉自己的生存空间。
⑵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 :所建的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⑶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 ,被逮捕归案。
⑷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 。
A.玩火自焚 自作自受 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B.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自作自受
C.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D.作茧自缚 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⒊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在诗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研究,认为是他未按组委会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C.深圳市公安消防大队装备齐全,具有应付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毒气泄漏,化学危险等各种灾害。
D.菲律宾航空部门官员2月28日称,该国一小型飞机上的飞机驾驶员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后,依靠无线电指挥成功地将飞机进行了迫降。
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 , ,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共7小题,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廉 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弃礼义,捐廉耻 捐:丢弃
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导致
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推崇、重视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一律、一概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此伏事公卿 悉以金马还之
B.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C.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管生之能言也
D.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 吾时俯而不答
⒎以下四句话,直接表现“无廉耻”的一项是( )(3分)
A.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C.悉以金马还之。 D.羌性贪而贵吏清。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人擅长搞阴谋诡计,好投机取巧耍花样,这归根结底缘于他们的无耻,正因为无耻,所以也就无所不为了。
B.“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文章用比喻的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
C.颜之推对齐朝那位士夫的教子方法十分不屑,也不希望儿子像那个齐朝士夫的儿子一样发展。
D.管仲把廉耻作为维系国家命脉的支柱,欧阳修认为士大夫没有廉耻与国家败亡有着内在联系,而顾炎武认为士大夫无耻就是国耻。
⒐翻译和断句。(9分)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⑵ 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3分)
②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3分)
⒑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⑴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2分)
⑵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⒒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下句(任选6题,6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妇姑荷箪食, 。《观刈麦》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琶行》
⑥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⑦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三、本大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汉唐雄风解
踏着历史的青苔与蔓草,不妨去仔细找寻解读历史开放的奥秘。
盛唐之音,掀开中国古代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结束百年内乱,“均田制”经济改革促成政治、财经、军事的全面昌盛,边塞军功频传,从上层高官门第到市井寒士,为国立功的荣耀感弥漫社会。东征西讨,大破突厥,融合吐蕃,招安回纥,连文人也争相出入边塞,著名大诗人几乎没有不亲历大汉边关的,习武戍边蔚为时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豪迈雄风,跃然诗行,哪里去找半点秀才议政的文弱相?
雄风呼啸,开放的中外交流才是其辉煌动人的乐章——
雄风既振,随之而来的是无所畏惧的交流与革新,诚招“海外”客商东来,引来“外资企业”落户。且看,“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酒肆的异域风味,兴许可媲美于今日北京城的美国肯德基。中原不乏美味,能教西餐中原开店铺,能容异国女仕掌酒店?足见引进开放胸襟的博大宽广。
雄风既振,随之而来的是无所畏惧的引进吸收与创造,让中国文化与西洋之风融汇璀璨的盛唐之音。“西域之音乃亡国之音,奈何遣我用耶”(隋文帝),前朝陈见,一反无豫,胡乐入汉,成了宫廷市井的“流行音乐”。“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李白),异国曲调汹涌,龟兹乐、天竺乐、波斯乐、西凉乐、高昌乐、骠国乐尽入“雅”、“颂”。胡旋舞流行朝野,纵横跳跃,旋转如风,不再只独行玉步轻摇,不再只有杨柳扶风,华夏传统舞与西洋“现代舞”交辉,弄得长安“伎进胡音务胡乐”,“京城人人学圆转”,几近前时迪斯科。
雄风既振,随之而来的是华夏文化的大发扬,大传播,大发展。亚、非、欧学子跋涉求学,使“国子监”爆满,“汉学之盛,近古未有”。西来的“刹那”“众生”“契机”“活泼”等外语词儿也由此汉化,影响汉语八百载。域外新潮摩登打扮更风行,“女为胡妇学胡妆”,喇叭裤百叠裙,胡服胡饰竞纷泊,甚为时髦,好比今日FASHION装。
惟独开放,汉唐才那么从容安详,后世功泽才那么久远。人笑马嘶,四海商贾毕至,是汉唐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所在,是健全的历史性烙印下的重重印记。雄风与开放同在,开放与雄风并行,而开放与雄风同源于汉民族思维力的强健。
从一个已逝去的汉唐历史背影,是否可得出一个人文层面上的结论:生命潜能的不断张扬,是雄风既振的前提。封闭是懦弱萎琐的标记,而懦弱与萎缩是生命枯萎的前奏。巍巍华夏的不竭雄风,源于斯、长于斯。
⒓下列对“历史开放的奥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源于汉民族强健思维力的开放意识谱写了中外交流最辉煌动人的乐章。
B.生命潜能的不断张扬是巍巍华夏文明绵长不竭的永恒动力。
C.隋文帝排斥外来文化,固步自封、懦弱畏缩导致了隋帝国的昙花一现。
D.中华大地在挥去封闭、懦弱与畏缩之后必然会迈向开放、雄健与张扬。
⒔下列不能体现“汉唐雄风”“辉煌动人”的两项是( )(6分)
A.“均田制”促成政治、财经、军事的全面昌盛。
B.引进开放胸襟博大宽广,诚招“海外”客商东来,引来“外资企业”落户。
C.一反前朝陈见,中国文化与西洋之风融汇,胡乐成了宫廷市井的“流行音乐”。
D.雄风与开放同在,开放与雄风并行,而开放与雄风同源于汉民族思维力的强健。
E. 亚、非、欧学子跨涉求学,使“国子监”学舍爆满,“汉学之盛,近古未有”。
⒕文章多层面阐述了汉唐雄风,请简要概括汉唐雄风的特征与表现。(4分)
答:
⒖文章结尾由汉唐历史得出一人文层面的结论:生命潜能的不断张扬,是雄风既振的前提。封闭是懦弱萎琐的标记,而懦弱与萎缩是生命枯萎的前奏。巍巍华夏的不竭雄风,源于斯、长于斯。你是否认同这一结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5分)
答:
四、选考题。本大题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请考生选做其中一类,并在答题纸上标明。本大题共3小题,15分。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求 好
(台湾)林清玄
①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②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④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⑤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⑥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并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⑦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品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⑧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⑨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⑩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长久培养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动)
⒗文章题目“求好”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⒘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请分条作简要分析。(6分)
答:
⒙作者在文中提到“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作者的“忧虑”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应追求怎样的生活品质。(5分)
答: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民间组织员工福利状况调查
2006年12月,我国正式注册的民间组织接近32万家,从业人员300万。到今年10月31日,民间组织专职人员已达425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基金会工作人员使用的都是国家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由政府下发。1991年后,才开始逐步使用社会团体编制。现在有的基金会尽管使用事业编制,但其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也全部由基金会自行承担,如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有21名专职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即将申请下来,但管理上依然采用劳动合同制,所有员工福利均由基金会自己承担。
民间组织的特点是民间性、自愿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我国民间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按照国际规则,国际上的民间组织(NGO)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志愿者发展而来的,慢慢过渡到全职人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保险一般是社会统一负担,其本身参与NGO工作的志愿特点比较明显,不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并不把在NGO从业当成“饭碗”来看待。
国内的民间组织发展与国际NGO有很大不同,社会各层面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民间组织就业,并称这为“非主流就业”,从业者也把这种就业当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途径,这就有悖于公益组织的志愿特性。尽管一些基金会希望人们不要把志愿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但客观上,许多人还是把为基金会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基金会工作获得的补贴是他们惟一经济来源。在现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无奈之下放弃应有的权利。他们为民间组织工作,却没有正式的编制、没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甚至一部分人没有劳动合同。
根据北京市社团编制处处长殷邯雪向《公益时报》提供的数据计算,北京平均每个社团仅有0.62个编制,也就是说北京的大部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没有编制。有一个助学项目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3个。这13人中,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只有5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正式员工。
殷邯雪表示,民间组织不为员工申请编制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给员工申请编制,就得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样机构本来紧张的经费支出就更高了。我国民间组织尚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国家层面对于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并不明确。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与民间组织自身发展程度紧密相连,特别是该机构的经济状况。“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组织,自身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但就是不给工作人员应有的待遇。”殷邯雪说。
给正式编制就要付出相应成本,而与此对应的是,民间组织又是大量需要工作人员的。正如殷邯雪所说,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力就是做活动和项目,人员充足,项目活动做得好,社会效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捐赠。
“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成本不应该由公益组织自己来承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评估研究室副主任袁娟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说。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培锋则认为,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机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那么该机构就应该为这个人缴纳相应的保险。
袁娟表示,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有赖于全民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政府已经看到了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特殊性,民政部已经设立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部分地方政府更是走在培育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沿,主动用政府财政补贴民间组织在现有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从业人员利益。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袁娟说,“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也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服务的资金中,毕竟,尽可能减少民间组织善款的内耗,充分发挥公益性特点,才是民间组织走向壮大的出路。
(节选自2007年12月18日《公益时报》)
⒚国内民间组织员工福利得不到保障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
⒛举例法是新闻调查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个例子?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21.对于“民间组织员工社会保险是否应该由民间组织自己承担”这个问题,袁娟和刘培锋有不同的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
答:??? ????????????????????????????????????????????????????????????????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2. 下面的图形是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申办标识“狂草广州”。请你写两条说明文字介绍它。(图形中间直线条为绿色,弧形线条从左到右颜色渐变,分别是红、蓝、黄,上方图标为红色,下方字符为黑色)(5分)
23.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6分)
奥运会美不胜收: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短跑是 ,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跳远是 ,跳高是 。奥运会不正是一场美的盛会吗?
六、本大题共1小题,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中段考试答题卡(2009.11.9)
特别说明: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万用卡的相应题号上,第13题的两项答案按ABCDE的顺序涂在万用卡第13、14的序号上,E用AB代替(适用新旧卡)
9.断句与翻译
⑴用“/”给下文断句(3分)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⑵翻译(6分)
①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②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__
⒑⑴
(2分)
⑵
(4分)
11(6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14.
(4分)
15.
(5分)
(一)文学类 (二)实用类
16/19.
(4分)
17/20.
(5分)
18/21.
(6分)
22. (5分)答⑴:
⑵
23. (6分)短跑是 ,跳远是 ,跳高是 。
参考答案
⒈【答案】D(D项分别读yuán huán ɡèn héng xuān。A项“缸、扛”读gāng;B项“旖、倚”读yǐ;C项“睑、检”读jiǎn)
⒉【答案】B(“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坏的后果,语意比“自作自受”重;“玩火自焚”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自作自受”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⒊【答案】B(A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C“具有”后缺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能力”,D后一分句缺主语,“依靠无线电指挥成功地将飞机进行了迫降”的不可能是“飞机驾驶员”,而只能是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⒋【答案】A (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⒌【答案】B(取得、得到)
⒍【答案】C(之:取消独立性;A以:凭借/把;B其:语气副词,表反问/指示代词,那;D而:连词,如果 / 连词,表修饰)
⒎【答案】A(注意“直接”二字)
⒏【答案】B(表现“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乐崩坏的社会现状”错,应为表现世道衰微之时仍有坚守礼义之人)
⒐⑴【答案】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每错漏3处扣1分,/ 处必须断,//处可断可不断)
⑵①【答案】一个国家如果有慈爱、孝敬、廉正、知耻的习俗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采分点:必、易各1分,大意1分)
②【答案】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采分点:使、以、省略句,各1分)
【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纲纪;这四个纲纪不能伸张,国家就会灭亡。”说得好啊,管仲如此善于立论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如果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可是在这四个纲纪当中,知耻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之道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于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说是国家的耻辱。
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没落,背弃礼义,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夜的缘故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也快要熟练理解了,凭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疼惜他的。’我当时低着头不回答。真是奇怪啊!这个人这样教导孩子!倘若用这种卑鄙的方式,可以求得卿相的高位,我也不希望你们这样做!”可叹啊!颜之推是因为没有办法避免,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这番话来,那些曲意逢迎讨好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的首要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攻战,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集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他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全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
⒑【答案】:⑴“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⑵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铁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贵人、王公大人面前,他表现得那样地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⒒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②(沉舟侧畔千帆过)③(童稚携壶浆)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江州司马青衫湿)⑥(折戟沉沙铁未销)⑦(隔江犹唱后庭花)⑧(何当共剪西窗烛)
三、⒓【答案】B(见文中主旨句“一个风云的时代、生命的潜能总在不断地张扬”。)
⒔【答案】AD(A“均田制”是使唐朝国家实力强盛的原因;D不是具体的体现)
⒕ 【答案】经济上无所畏惧的交流和革新(1分),胡姬酒肆落户中原(1分);文化上吸收创新,华夏文化大发扬、大发展、大传播(1分),华夏传统舞和西洋现代舞交辉,汉学兴盛,亚、非、欧纷纷来汉唐求学(1分)。
⒖ 【答案】认同(1分),汉唐兴盛在于其政治革新,经济文化开放,不断交流、吸收、创新,使汉唐更加强大,华夏文化也得以发扬、传播、发展(2分),近现代历史告诉我们,封闭、闭关锁国就会落后挨打,现今的中国,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才逐步崛起,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2分)。
四⒗【答案】“求好”的含义是追求一种好的生活品质,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2分)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2分)(要求结合全文来回答)
⒘【答案】⑴表现手法上: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举例、对比、假设等说理方法的运用,如文章第③⑤运用假设、排比举例等手法来阐明观点。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将“求好”与摆阔、奢靡、消费进行比较来阐明自己的价值观。(4分,①②两点回答其中之一即可)⑵言语平易、质朴,通俗易懂。(2分)
⒙ 【答案】作者的“忧虑”是社会上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2分)当今我们应具有一种求好的精神,应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不错误地认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不以名牌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应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长久培养求好的精神,使自己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4分)(第二问较为开放,整合文中观点或自己概括来作答即可酌情给分)
五、
22【答案示例】①标识中用狂草书出申亚城市“广州”,舒展自由,现代艺术感强,反映时代的节奏与动感;又有2010的数字组合,代表2010年亚运会。
②表达人、运动、自然、广州四层内涵,中间神来一笔如珠江穿越广州,设计元素和形态联想丰富,传达了强烈的现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亚运精神。
③巧妙地运用线条的拟人化手法,表现出四种运动状态:艺术体操、短跑冲刺、划艇运动、跳远腾空。最突出的是一个女子艺术体操动作,腾空舒展,绸带环绕,具有强烈的运动艺术表现力。
④整体色彩与奥运会标识颜色近似,这些健康活泼的色彩,使整个标识透出浓厚的健康环保、活泼动感的思想。
(第一点必须写到,3分;后面三点随便写到一点1分,条理、语言、书写1分)
(备注:广州申办第16届亚运会 理念:合作、竞赛与发展;口号:动感亚洲,感动世界;办会标准: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
23.【答案示例】利箭离弦之美;龙腾虎跃之美;鱼跃龙门之美(每句必须是比喻句,比喻要恰当;句式要整齐。)
六、【审题方向】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每一种我们都要尝试,都要接受。要用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对待它。
①面对打击,面对困难,不必抱怨,也不必畏首畏尾,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当成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苦难,使自己走出了困境;
②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不挑挑拣拣,生活也自然很简单了,很满足,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