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
期中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高二学年理科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共3页 出题时间:2009-10-28)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5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面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图中①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低 B.妇女就业率高
C.文化教育水平不断降低 D.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读伦敦人口增长柱状图,回答3—4题.
3.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现在( )
A.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
C.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伦敦城市人口数出现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是( )
A.乡村和小城镇生活费用低
B.城市中心地价低,环境质量差
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D.乡村和小城镇工作机会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 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低—低—低”模式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6—8题。
6.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7.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巴西 B. 印度 C. 英国 D. 中国
8.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因是 ( )
A.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9.读右图,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甲普通小卖部 乙家具商店 丙五星级宾馆 ( http: / / www.21cnjy.com / )B.甲早点铺 乙高档商场 丙家具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C.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 http: / / www.21cnjy.com / )D.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读“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第10—11题。
10.下列有关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早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较高水平
B.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口和工业向市中心区迁移
C.城市化成熟阶段,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D.城市化中期阶段,许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 )
A.早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停滞阶段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③区是( )
A.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昼夜人口密度差异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13.在②区内,一般可以布局( )
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停车场
C.政府机关、医院
D.超市、文化娱乐场所
14.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15.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活动是( )
A.工业 B.商业和服务业
C.农业和矿业 D.交通运输业
16.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17.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18.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达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养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3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完成19-20题。
19.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是( )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20.甲鱼只养3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交通条件 D.政策
下图是产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回答21题。
21.下列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产业是( )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22.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B.发展中国家常将污染物转移至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可自行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23.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判断完成24--2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4.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25.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姓名
班级
考号
二、简答题:
26.读下列“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回答:
(1)A、B、C代表三个不同的 。
(2)图中发生迁移现象的箭头是 和 ;虽然有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 和 ,原因是 。
(3)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27.读“2001年我国城市地理分布表”,回答问题:(共12分)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超大城市 >200万人 13 7 3 3
特大城市 100万~200万人 28 15 9 4
大城市 50万~100万人 61 3l 27 3
中等城市 20万~50万人 217 102 78 37
小城市 <20万人 343 138 130 75
合计 662 293 247 122
http://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表中数据,简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分布特点。
(2)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
(3)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方向。
28.下图为某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城市形成发展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结合图1,分析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
(2)比较三图,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工业区的分布,说明 对城市区位有很大影响。由图2到图3,归纳出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至少四点)。
(3)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图中城市绿化带的作用有哪些?
29.读“某沿海城市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在该城市建精密电子仪器厂、钢铁厂和化工厂,请选择这几个厂布局位置的数字代号,并说明理由。精密电子仪器厂布局在__ ,理由是 _ 。
钢铁厂布局在__ __,理由是__ _ __ _。
化工厂布局在_ ___,理由是____ _ _。
(2)为了减轻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对居住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生活区要有一定的距离并加以绿化,称为__________带,该区域内可以布置的建筑物是 ( )
A.消防车库、体育馆、儿童机构B.仓库、货场、停车场
C.政府机关、停车场、学校 D.医院、消防车库、文化馆
35.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
①对资源的影响是 ;
②对环境的影响是 ,
其原因是 和 。
(2)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是: 。
(3)要摆脱图中所示的困境,你认为应首先从哪里下手,为什么?
。
(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C 16C 17B 18D 19D 20A
21B 22D 23B 24A 25D
26.(1)行政区域(2)A1到B1 C1到A2 A1到A2 C1到C2 它们仍位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内 (3)国际 国内 (4)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9.(1)⑤ 接近科技文化区
② 接近原料地与铁路线,运输方便,且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⑥ 位于河流下游,并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2)绿化隔离(或绿化),( B )
30.(1)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②环境质量下降 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猛增 生产活动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废弃物大量增加(2)人口的过快增长与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3)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入手,因为资源与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问题引发的(4)图中忽略了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随着人类环境观念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目前人口过快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现状
城市人口比重(%)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