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感受《雷鸣电闪波尔卡》欢快的情绪;能积极参与乐曲的声势
表现。
2、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乐曲的结构;通过声势参与体验波尔卡舞曲的
节拍韵律及旋律由渐强的力度带来的情绪感受。
3、知道《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带再现三部曲式的结构,并能准确地听辨每个乐段;掌握为乐曲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声势、打击乐器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用声势参与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听辨导入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音乐家又是怎样将这些声音在给我们的呢?下面请你们欣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
1.初听全曲,听前提问
教师:你能从乐曲中听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这首乐曲形象的描绘了在一个让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在一个金壁辉煌的大厅里跳舞,这时候忽然外面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但大厅里跳舞的人们却没有停下脚步,舞会依然进行。
分段欣赏
1.欣赏乐曲A主题
仔细倾听这一主题并思考这一主题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欢快的、热烈欢腾的)力度怎样?(开始为f,后来不断加强)。
引导学生听到渐强与渐弱的地方用手势表示。渐强时把手举高,力度渐弱时把手放低。
师:你们听得非常仔细,但我还要考考你们是不是能准确地感受到渐强的力度。请你们再听听A主题的片段,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渐强。当你听到学生随音乐表示力度的渐强与渐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渐强的地方都举起了手,说明大家都听对
了。下面,我们一起玩一次音乐的声势游戏。
教学提示:
出示声势谱。谱例中“●”表示拍手。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集体做声势。
再请一名同学随音乐做声势。
设计意图:感受A主题跳进与同音重复的旋律特点。
2.欣赏乐曲B主题
这个主题和A主题相比在力度、旋律方面有哪些不同?(力度变为f,旋律以下行级进为主,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
教师:听B主题按照节奏画出旋律线条,学生随教师一起画旋律线。
3.欣赏乐曲C主题
教学提示:
出示第三个问题:乐曲C主题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鼓和镲的声音?
提示学生听到鼓和镲的声音举手。为了区分这两种音响,听到镲声举右手,听到鼓举左手。教师示范。
(3)教师播放C主题,学生随音乐举手表示。并出示乐谱。注:“×”拍手“●”拍音乐凳
师:这个节奏有点难,反应要快,很多同学做得都很好。这次我们要请两名同学用鼓和镲来演奏了。
教学提示:
(4)请两名同学分别用鼓和镲随音乐演奏。师生评价。
(5)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先出现镲后出现鼓),然后,再次播放第三主题,全体同学随音乐演奏。(X:拍手表示镲,●:拍音乐凳表示鼓)
设计意图:把乐曲运用的创造手法与演奏的乐器相结合,让学生迅速感受、理解作品。
4.欣赏乐曲D主题
这一主题加入了很多什么音符?(装饰音)情绪变得怎么样?(轻快)
随老师琴声视唱旋律,感受有装饰音和没有的区别。
5.聆听全曲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提示:聆听全曲分四个小组随乐曲做声势练习并完成两道课后练习
(1)练习题1、从下列三首乐段中选出哪个乐段是今天学习的乐曲中的一个主题音乐?
A:梁祝 B:北京喜讯到边寨 C雷鸣电闪波尔卡C主题
(2)练习题2、完整的填写四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引子—A—B-C-D-C-引子-A-B-尾声
教师点出乐曲是带再现三部曲式
6.拓展
简要介绍约翰.施特劳斯。
介绍波尔卡舞曲。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波尔卡,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7.观看音乐会演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