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1 20: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
  1、竖式计算
  136+188= 37+16+18= 34+18+36=
  (找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计算,其他同学看教师手中的口算卡片进行口算)
2、口算天天练 ???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三四年级的同学们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的孩子捐了很多书,现在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3个较小数连加"和"2个三位数相加"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教学设计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估算在研究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开展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3、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4、重视统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穿插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连加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
  活动准备:(加一个“活动准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
  1、竖式计算
  136+188= 37+16+18= 34+18+36=
  (找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计算,其他同学看教师手中的口算卡片进行口算)
  2、(口算的具体题要体现在教案上)
  (二)导入:
  师:同学们,四月份咱们旅顺口区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咱们同学也参与其中,读了不少书,为了能读更多的书,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自由谈)
  老师有个建议,咱们举行一次捐书活动,(出示课题:捐书活动)把同学们捐来的书放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就能读到更多的书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建设小学同学们的捐书情况吧!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书76页建设小学捐书活动的表格
  (1)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 ,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不要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预设:既可以看出“一年级捐书最多,三年级捐书最少”,又可以看出“二年级比一年级捐书数量少”, “二年级比三年级捐书数量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的能力。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捐多少本?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教师从中选出跟本课有关的问题“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这个问题贴在黑板上。)
  2、估一估
  (1)指名口答列式
  (2)与板演题“37+16+18= ”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板书副课题:三位数连加
  (3)估一估
  师:谁来估一估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并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呢?
  学生估算方法预设:
  100+100+90=290(本) 100+100+100=300(本) 120+100+100=320(本)
  110+100+90=300(本)……
  (注: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算一算,建设小学一二三年级共捐了多少本书?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小组互相交流多种算法。
  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预设:口算 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有可能包括两步竖式或三步竖式)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学生的算法肯定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4、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算法?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从而在交流中体验到算法最优化的好处)
  5、试一试
  出示书76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指名汇报方法。在学生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然后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可以指一到两名同学进板演)
  6、小结
  师:三位数的连加法,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备注:“应当注意什么”应该写在教案上)
  7、质疑:这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应该把题写上)
  出示四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头上戴有一个三位数的数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三个小动物头上的数字进行连加法运算。算得快的同学可以再选三个小动物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参与的活动。而和小动物们“做游戏”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通过把小动物头上的数字相加巩固了连加的计算方法。)
  2、当“小大夫”给熊猫朋友看病。(应该把题写上)
  (设计意图:情境是诱发学生参与欲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练习中我创设了当“小大夫”给熊猫朋友看病,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避免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为计算的准确性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当小大夫,会感到很光荣,并能为熊猫找到病因而高兴,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帮助妈妈解决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淘气的妈妈打算到商场里去买些东西,快看看书上的77页,只做第一个问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帮助妈妈解决问题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培养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检测
  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喜洋洋和灰太郎也来了,喜洋洋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目(课件出示),做在空白纸上,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727+144+86,先抄下来,再开始做,注意不要抄错题。(提醒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四、总结
  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