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 《0×5=?》 教案(微课)
广东省 化州市南盛街道中心小学
设计:庞素芳
教学内容:0×5=?
教学学科:小学三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学 段:第一学段
教学背景: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思路:从旧知引出新知、从独立思考到找规律,从利用乘法意义到合作探究交流,有序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找规律、集体交流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独立尝试中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特色:知识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练习设计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并在交流尝试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收获。
教学方法: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1、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0”这一规律,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一填:( 指名回答,为引出新课作铺垫。)
1、8×6表示( )
2、0 + 56 =( )
3、179 + 0 =( )
4、0 × 5 =( )
(、引出新课:0×5=?
学习新知
1、独立思考:0×5=?
2、找规律、填一填:( 指名回答,并说出规律。)
3×5 =( )
2×5 =( )
1×5 =( )
( )×5 =( )
3、探索、交流:0×3=( ) 7×0=( )
26×0=( ) 0×193=( )
4、小结,通过找规律填一填,探索交流,从而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
5、试一试:
130×5=
6、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
方法一: 100×5=500 方法二: 130
30 × 5=150 × 5
500+150=6500 650
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的多样化。
三、交流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作业:完成课本61页习题。
板书设计:
0×5=?
0+0+0+0+0=0
0×5=0
5×0=0
0乘任何数都0。
教学总结: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旧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0×5=?接下来让学生找规律,利用乘法意义发现规律,得出了“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学习的快乐。 为了更全面地让学生更好掌握一个乘数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独立尝试,再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这样便于学生比较、学习,体验计算的多样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习题,创设交流合作学习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独立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同时让学生学会在与人交流中表达自己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