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设计要求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2)要对所选的教材内容(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使用新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等)。
(3)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环境应用创新、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教学设计表详见附下表。
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成都市双林小学
课名
时间与数学
教师姓名
陈颖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数学好玩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列举、排除等数学方法找出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进行有序观察、比较、找规律,经历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交流、碰撞、质疑、挑战中,再次提升和内化策略。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
体会时间与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符号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体悟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需要利用可用素材,营造恰当的场景,引发孩子由场景逐步走向数学的思考,走向数学本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挖掘数学本质,只有让孩子深入其中亲身体会才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是只关注结果而是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去体会和感受,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借助“找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孩子在相互交流、对话、质疑、挑战中生发、体会、形成和提升策略,体会到:标记法——简洁;列举法——便于发现规律;排除法——缩小范围,而这些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孩子在寻找、交流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情境导入
00’45”—01’30”
直接进入主题
抛出主体问题
集中注意力聆听
运用“剪辑师”进行音频录制奇思的问题,用同龄儿童的语言描述,把学生直接代入主题。学生通过音频语言信息进行讨论,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为奇思想办法的感觉。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05’05”—05’30”
逐步分析信息
出示文字信息与9月份日历
分析信息,探讨9月份日历
出示文字信息,信息用‘插入’形式依次点击出现。在学生讨论出需要9月份日历时,我在页面日历区域用不透明层进行遮挡,讲解时用‘选择’点住不透明层进行逐步显现。给学生制造了小小的神秘感,学生的注意力也完全在我掌控范围。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06’45”—11’00”
逐步解决问题
共同探讨奇思母亲的休息日
用排除法,有序依次用○形标记
学生在标记母亲休息日时,我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抽取学生,用‘笔’自己画圆圈进行表内标注。学生做到有序排队有序标注,不重复不遗漏。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1’14”-15’36”
逐步解决问题
共同探讨奇思父亲的休息日
用排除法,有序依次用△形标记
我课件做好休息日的标注,用“蒙层”遮住,也用“班级优化大师”请学生有序依次刮出结果。给学生制造小惊喜,随时抓住学生注意力。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5’45”-19’00”
逐步解决问题
共同探讨奇思母亲、父亲的共同休息日。并引导学生用集合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
有序的在表中找出有两个标记的数字,请一生上台板演,用“移动拖拽”的功能把所选数字依次列举形式放入椭圆集合中。其他学生用“反馈器”做出相应回应。
学生分别找出父母休息日后,出现两张不同标记的9月份日历,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出父母共同休息日,我把两张日历放在同一页面内,用“动画重合”的形式合成一张日历,这张日历上同时标注了父亲与母亲的休息日,学生很直观观察出共同休息日。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1’05”—22’15”
逐步解决问题
共同探讨奇思的休息日
用排除法整理奇思休息日,有序依次用√形标记。并用“反馈器”告知我所标记情况。
我在休息日数字旁用钩标注好,用‘蒙层’把钩遮住,学生汇报时我用“橡皮擦”功能刮出结果。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2’23”—27’30”
逐步解决问题
独立整理父亲与奇思、母亲与奇思、奇思一家的共同休息日
依次有序的在表中找出同时有两个或三个标记的数字,自己用列举法整理到椭圆里
三张标记图同时出现,并用“动画组合”功能组合成一张有三种标记的图表。用“移动授课宝”采集所需信息,把采集信息一并放在同一页面内进行探讨。用“放大镜”进行注重解析。学生操作“反馈器”告知我他们所完成结果。我及时对反馈结果进行评价。提高授课效率。
应用发展
27’36”—33’14”
巩固新知,使之意识到用集合形式解决问题
对小动物进行分类(水中、陆地、两栖)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完成,上台汇报。用“移动拖拽”功能进行板演。发现“交集”部分。
所需要移动的符号上进行“添层”处理,学生可用“箭头选择”相应符号进行分类移动。
应用发展
34’20”—39’40”
巩固新知,灵活运用集合意识
排队问题
重叠问题
独立思考练习题,用‘反馈器’进行提交答案
练习二、三题学生均用“反馈器”告知我所选择结果,我根据反馈器统计正确率并根据反馈情况请学生上台进行标注讲解,老师及时归纳补充,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练习布置
39’44”—39’50”
巩固新知,灵活运用集合意识
1、找出共同爱吃的水果;2、交集解决填数
课后独立完成
发布到QQ班级作业管理
课堂小结
39’51”—40’43”
本节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重点与难点
谈本节课收获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