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
2.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教学过程:
【自学导读 感知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侵略者: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4、暴行:火烧圆明园;沙俄强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条约:(1)《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
(3)《北京条约》:增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6、影响: 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渗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组合作 展示质疑】
一、阅读教材P8-9页思考问题: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时间、侵略者、简单经过?
目的: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860年
侵略者:主犯—英法联军 从犯—俄国、美国
经过: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逼近天津,威胁北京。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二、观看《圆明园复原图》的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法一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思考: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时间:1856—1860年
三、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四、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五、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