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5配套视频)(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5配套视频)(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1 21:22:34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爆发了。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是焦头烂额、断腿残臂、遍体鳞伤,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美元和美式武器能支持得住蒋介石的内战吗?当然不能。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也就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回顾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减租减息抗日战争时期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军民反击与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时间:1947年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2、土地改革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 最大特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3、土地改革的结果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土地改革的意义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土地革命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430
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1947年6月195
万人373
万人
130
万人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合作探究: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中原地区,国民党力量薄弱;
占领大别山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
大别山地区战略位置很重要;
大别山原属于中原解放区,群众基础好 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成我方战略进攻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法币100元购买力变化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瓮中捉鳖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辽


役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 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想一想1、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2、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3、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已经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4、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的范围小,补给困难,战、守举棋不定。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了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人数上超过了国民党,有利于其他战场上的作战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猛虎掏心 歼敌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淮


役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华北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瓮中捉鳖平


役北京故宫遭战争洗礼的圆明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想一想 共产党为什么要争取和平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 大 战 役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百万雄师过大江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回顾小结: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国共主力决战指什么?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的历程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渡江战役战略胜利战略进攻总结:A. 力量对比B. 士气民心 C. 政权性质D. 将帅素质E. 根本原因国民党……,共产党……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国民党指挥失当。……探究: 短短三年时间,中共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人心的向背,民心的得失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选一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