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导入新课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
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的经过。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国民党军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1 10万 4万 毛
泽
东
2 20万 5万
3 30万 3万
4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5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等
制定违背实际情况的“左倾”战术:阵地战、全面出击、御敌于国门外等
胜
利
失利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兴国、宁都等相继失陷,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1.战略转移开始
江西瑞金
时间:
出发地点:
前期情况:
1934年10月。
瑞金
1934·10
血战湘江
湘江
血 战 湘 江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8.6万人—3万人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央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遵义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 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材料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史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有什么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义:
幼年
成熟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左”和“右”的错误,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14年
14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被动
主动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二、过雪山草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山
过草地
翻雪山
过草地
行难
食难
御寒难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材料一: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大河;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zī]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困难?
合作探究
材料二: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
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环境
恶劣的自然环境
生活艰苦、缺衣少食
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占总数的87%,其中:元帅9位,大将8位,上将48位,中将157位。
——《数字看长征》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结果:
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