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学习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安排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本节内容是在介绍完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之后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另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呼吸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应用两部分,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因此这节课我贯穿教材安排了探究实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把教材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标分析
课标中要求要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掌握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表达式;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
(2).能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能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参与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2).参与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4).通过与光合作用的对比,提高学生整体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养成乐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发现新知带来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树立环保意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上一节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重点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让学生及时复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萝卜空心、萎焉图片,让学生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植物呼吸作用而导致的,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三、新课探究
(一)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分析推导结论
教师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
由学生大胆猜想,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可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指出这种假设只能通过实验才能予以证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探究思路,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像研究光合作用那样,依次从种子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能量的转化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即如何探究种
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设计较为完整的方案。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并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下面三个实验用视频和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2)演示实验一: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吗?
1、放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此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3)实验二:种子呼吸吸收氧气吗?
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调指出: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这样进行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3、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4)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吗?
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实验,突破学生因化学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对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进行讲解,说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在一块会发生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接下来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进行本次实验。
3、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二)分析整理,知识提升
1、在教师点拔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呼吸作用概念。
2、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自学呼吸作用的实质,明确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联系实际,延伸知识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由知识过渡形成能力,教师分别进行一下活动,让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意义更有印象。
1、播放视频,让学生看视频并学习并认识呼吸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看食物保鲜、粮食储存图片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图片,了解呼吸作用对人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发对农民的敬意,因班里的学生家长有的就是农民,从而启发学生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四)精讲点拨
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通过此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补充。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本节知识的构建和升华。
五、跟踪练习
1.植物体进行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3.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4.植物在白天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停止
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
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不进行呼吸作用
5、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火苗便会熄灭,这是因为瓶中的种子( ).
A.呼吸作用能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光合作用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6.、呼吸作用在植物体中进行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茎和叶的绿色部分
C.花、果实 、种子 D.全部生活细胞
7、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受热而腐烂,堆积在一起的蔬菜为什么能生热呢?
答案:1.D2.C3.B4.B5.A6.D
7. 长时间的堆积使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
板书设计
1、光合作用反应式
2、呼吸作用公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
1、能否认真听老师讲课 a能 b经常 c偶尔 d不能
2、遇到我会的问题能否主动举手 a能 b不能
3、遇到问题能否善于思考 a能 b不能
4、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 a能 b不能
5、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是否掌握 a是 b否
6、综合练习是否独立完成 a是 b否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表现有: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呼吸器官,简单直接,又对学生有刺激性。
用多媒体视频来演示呼吸作用,演示肌肉的收缩及舒张,形象生动,学生认知较快。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导学案,对知识点讲解更直接,简单。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用一课时完成,时间较为紧张,教学内容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对比没能充分让学生来总结,学生典型例题的的训练也不够。
2.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但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