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和意义。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和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树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影响;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
三、教学策略:
1、通过观看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利用课件演示气孔的开闭和蒸腾作用的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进而突破“气孔调节蒸腾作用”这个难点。
3、运用类比的方法解释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收集资料;蒸腾作用实验视频。
五、教法、学法指导:
教 法: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提供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表达交流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
(一)奇问激趣,导入新课:
资料: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
用鲜明的数据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
1、教师介绍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在同一株植物上选取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将A枝条上的所有叶片两面涂上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它能在叶片表面形成一道保护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B枝条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分别用两个干燥、透明、不漏气的塑料袋套住,袋口扎紧,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提出下列问题:
(1)、在A、B两个塑料袋内壁上,你见到什么?
(2)、它是从哪里来的?
(3)、它是以哪种状态(气态或液态)散发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地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如何调节的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3页,找出气孔的结构与调节。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提问:
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怎样调节的?保卫细胞的形状变化很奇特,那么保卫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它产生如此奇特的变化呢?
用多媒体演示气孔的结构和开闭。(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所以布置学生课下利用气球、胶布等材料制作气孔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内容。)
3、提问:植物蒸腾作用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那么散失的水分是从那里来的呢?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叶里、并经由气孔散发出去的呢?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根毛吸收的水由于各细胞液浓度的不同,经由根成熟区内部的层层细胞进入根内部的导管,根中的导管与茎、叶中的导管都是相通的,水分就由导管经由茎运送到叶里,除一部分供给叶的生命活动需要外,绝大部分水分由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学生描述不出,或描述不准确时教师适时补充和引导。)
(三)奇问引思,观点发布:
1、质疑:植物吸收的水分99%左右用于蒸腾作用,那么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学生说不全面时,教师利用类比的方式引导解释。)
(1)促进根吸收水分
叶片水分蒸发去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依次吸收叶脉导管、茎内导管、根内导管的水分,从而促进根从土壤里吸水。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体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由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的拉力,使水分连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被送到树冠上,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把水分由地面送到百米高的树冠上。
(1、2点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3)降低植物的温度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烧开水的例子)
2、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植被覆盖率不同的两座城市的年降水量不同,说明了植物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展示观点。教师引导总结: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四)激扬文字,情感提升:
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后,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学生齐读)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植下一片绿色,拥有一片蓝天。让我们为保护人类的地球大家园尽一份力吧!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树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从而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2、秋天为什么树叶纷纷落下?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现象的能力。
(六)巩固练习:
1、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的气孔,散 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吸收作用 ? D.运输作用
2、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蒸腾作用的是 (??? )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叶脉细胞
3、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由于_____的结果。 (???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4、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
A.土壤→根毛→导管→叶肉→ 气孔→大气B.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D.土壤 →根毛→叶脉→表皮→大气
5、种花或种菜时,最好是在阴天或傍晚,并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 C.加强水分吸收? D.减少光合作用
6、落叶乔木在冬季吸收水分大大减少,主要是植物几乎停止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
7、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D.呼吸作用旺盛
8、关于蒸腾作用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植物体吸收的水被蒸腾作 用散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蒸腾作用
一、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的条件: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调节。
三、过程: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1、自 身:促进根吸收水分;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降低植物体温度。
2、自然界: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减轻干旱、调节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