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2-18 14: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选择题后的表格中。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的空间单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时空单位 B.地理差异是划分区域的基础
C.区域的边界是清晰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就是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
B.区域发展就是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C.区域拥有的自然条件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
D.区域自然条件状况相同,区域发展的方向相同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不同反射率进行区分。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1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甲(小麦)、乙(玉米)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读图回答3—4题。
3.从两类植物的生长期判断,该地区
位于我国
A.成都平原
B.松嫩平原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4.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
选择生长期内 天的影像最合适
A.①一第30天
B.②一第75天
C.③一第100天
D.④—第130天
小明、小亮是我国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的成员,图2是他俩调查所得的家乡荒漠化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两图的荒漠化地区出现在
A.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B.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C.内陆半干旱气候区
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6.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牧民生活用能紧张,过度樵采
B.牧民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
C.牧民发展工业的需要,过度砍伐
D.掘井引起的在井周过度放牧和践踏
图3为塔里木盆地,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南道)穿过地。一地理课外小组,对盆地中的古城镇及现代城市的分布,作了认真考察。读图回答7—10题。
7.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水源
C.地形 D.军事
8.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
9.图中所示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10.调查小组发现,这里连接古城的古道,与现代连接绿洲城镇的公路干线相比,相隔100km。现代连接绿洲城镇的公路干线的位置
A.更深入沙漠深处 B.更贴近山前地带
C.没有什么变化 D.大部分重合着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表一),回答11—12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万kg/万顷) 粮食总产(亿kg)
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1995 12% 478 350 42 35% 0.9 1.102
11.上述材料反映该地区20年来
A.退耕还林面积增大 B.年降水量变小,气温年较差变小
C.耕地面积变大,粮食平均单产降低 D.河流含沙量变大,粮食总产变小
1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农业技术落后. D.光照条件差
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图4),回答13一16题。
13.由图4中A图可知,山西省的主导产业部门是
A.化学工业 B.机械制造工业
C.金属冶炼工业 D.能源工业
14.山西煤炭生产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得益于
①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②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都有分布
③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磷、低硫、发热量高的特点
④开采条件好,但不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其意义是
A.节约煤炭资源,保护山西省环境
B.改善能源工业的结构,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C.降低煤炭产品附加值,减少收益
D.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节约水资源
6.D图反映出的产业链是
A.煤一焦一化 B.煤一电一铝
C.煤一铁一钢 D.煤一电一气
若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图5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17—19题。
17.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2月一4月
B.5月一7月
C.7月一8月
D.9月一10月
18.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
象是
A.梅雨连绵
B.春旱不断
C.冰雪融化
D.反气旋活动频繁
19.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20一22题。
20.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这与其独特地理环境优势
分不开,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图6中,A处是
A.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
B.我国商品率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
C.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
D.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22.图6中,B处农业正确的发展方向是
A.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区
B.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C.抓好天然林保护工作
D.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部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读以上材料及《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图》,回答23~25题。
23.从产业部门上看,台湾向大陆投资的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
B.科技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高科技产业
24.从投资地域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商投资的变化是
A.由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转向长江三角洲
B.由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转向珠江三角洲
C.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向福建沿海
D.由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转向珠江三角洲
25.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以外销为主
④随着台商向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⑤制造业赴大陆投资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二、读图分析题:(共40分)
26.下列两图,表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以及诺克斯维尔和我国广州市的气温与降水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从图中看出,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本土的 部。
(2)表示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城气候的是 .(A或B)。
(3)A地气候特征是 ,对农作物的影响

B地气候特征是 ,对农作物的影响

27.图9表示我国东北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C平原的名称是 ,其积温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 ,B山脉的名称是 ,其降水量比E城 。
(2)A、B、C、D四地,自然景观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3)写出适宜A、B、C、D四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A、 B、
C、 D、
28.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图中显示,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遭破坏,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所以,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理由是

(3)目前,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4)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努力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其采取的措施是:



2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柱状图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1)图11中,城市①是 ,②是 ,简要说明珠江三角洲上世纪70—90年代,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条件。
(2)说出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说明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的条件。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应对措施有哪些
(4)“长三角”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④改善城市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探究题:(共10分)
美国田纳西流域的开发与我国黄河流域的开发
材料一: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长1050公里,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该流域曾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流域的开发和管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材料二:黄河流域示意图(图13)。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500km,流域面积75万km2。解放后,黄河中、上游河段上,修建了许多大坝,其形成的效益巨大。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就位于我们的家乡洛阳附近。
材料三:2008年7月2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整为1500立方米/秒,这标志着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式结束。
材料四: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图14)
材料五:湿地、森林与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
(1)在图13中,用★标出黄河调水调沙关键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
(2)从图14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方式的共同点是

(3)从图14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很多,试分析黄河上游实施水能开发的有
利条件。
(4)试分析黄河上水利枢纽的建立、调水调沙的实施,对下游及入海口地区的有利影响。
(5)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
有哪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