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试8:八上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准测试8:八上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7 11:06:08

文档简介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s://www.21cnjy.com/space.php?uid=5367292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s://book.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A
C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C
A
C
B
C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21.(1)地心引力  (2)光照
22.(1)M盘中的幼苗向窗口生长,N盘中的幼苗向上生长
(2)A  
(3)C
23.(1)甲  (2)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  胰岛素
24.(1)ABEDC  (2)G  (3)反射和传导 (4)吃梅
25.(1)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 (2)脑干
26.乙   汗液蒸发散热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与实验组相同 清水 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
28.(1)明显减小(或变化较大或不恒定) 
(2)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应选用同一小鼠作前后对照。
29.(1)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
(3)向日葵的花盘在花蕾初期始终朝向太阳?(或答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以及向日葵的花盘是否朝向太阳和花蕾时期有关);
(4)选取花蕾初期向日葵若干株并平均分成2组,一组不作处理,另一组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黑布将花盘包裹住;在阳光充足的白天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解答题(共8分。)
30.(1)为了防止后天环境对果蝇幼虫的影响 
(2)果蝇幼虫应该再多些(或对果蝇幼虫喂食其他种类的食物进行实验、可以多次实验验证等)。
31.能正确判断,并能系统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作出比较分析。
示例: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温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溫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淡蒸发越因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因难,所以觉得更热。
精准测试8:八下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茎尖端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尖端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高
C.生长素在尖端向光侧比背光侧含量低
D.茎尖端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2.环境能影响生物的行为,在下列生物行为中温度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茎的背地生长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
C.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 D.向日葵幼嫩花盘向太阳转动
3.下面曲线表示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的含量在一昼夜内变化情况,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4.某青蛙饲养场,为缩短蝌蚪发育为成蛙的周期,常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给蝌蚪喂食.这里所说的“某种激素”应该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性激素  D.胰岛素
5.下列疾病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侏儒症和呆小症 B.白化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C.糖尿病和夜盲症 D.侏儒症和乙肝
6.上午第四节课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中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  )
A.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7.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他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入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D.该神经元结构就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8.当你用拇指和食指快速夹住垂直落'下的尺予时,尺子刻度值的大小可反应你的反应速度右图为测定反应速度开始和结束手的位置,请你准确读取尺子上能够反映反应速度的刻度值(单位cm)。(  )
A.1 cm B.3 cm C.4 cm D.5 cm
9、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杠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皮肤→传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眼→传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10、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是(  )
A. 缩手反射 B. 排尿反射 C. 眨眼反射 D. 望梅止渴
11、通常临床上的“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12、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传出神经
B. ③是神经中枢
C. ①是效应器
D.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到路线是⑤④③②①
1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且能运动  B.没有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14.对两只小兔作以下处理:甲兔去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15.如果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狗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说明甲状腺激素能(  )
A.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B.提高血糖浓度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促进蛋白质合成
16.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控制其他饲养条件相同,观察一周,则会看到哪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发育最快? (  )
A.1号 B.2号 C.3号 D.一样快
17.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没有背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18.阅读下面关于激素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去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验出甲状腺激素,摘除手术后第五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五天,十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症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观察,最必要的是哪种实验?(  )
A.不除去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B.摘除后第五天开始,只注射前述的实验用的溶解剂
C.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五天移植甲状腺
D.从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解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19.在一植物生长反应实验中,一幼苗被两灯(X和Y)在相同距离上照射。灯X比灯Y功率更大也更亮。1天后,幼苗生长的情况是(  )
A.保持原生长状况不变
B.向灯Y方向弯曲
C.向灯X方向弯曲
D.没有什么规律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A神经
180
仅阻断B神经
70
20.兔的心脏受A、B二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二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二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21.植物的下列行为是对环境中的什么刺激作出的反应?
(1)植物的茎向上生长,而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 刺激的反应;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植物对 刺激的反应。
22.⑴将MN两盆向日葵幼苗放在阳光下,将M盆幼苗用黑纸罩住,朝南打开一小口,N盆放在阳光下不包上黑纸。再过三天观察两盆中幼苗的生长情况,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⑵下列关于两盆中向日葵幼苗生长情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含生长素,但M中分布不均匀,N中分布均匀
B.都含生长素,但M中分布均匀,N中分布不均匀
C.都含生长素,两盆中生长素分布都是均匀的
D.都不含生长素,M中有细胞分裂素,N盆中没有
⑶上述向日葵的感应性现象,说明向日葵具有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同时具有向光性和向地性 D.既无向光性,也无向地性
23.甲乙两人正常进餐4小时后测定他们的血糖浓度,然后两人同时喝下相同质量200毫升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将测量结果绘成右图。回答:
(1)两人中血糖浓度正常的是____ 。
(2)1个小时后乙血糖浓度迅速下降,主要是因为              ,而甲血糖浓度下降则是由于 的作用。
24.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           。
(2)某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填字母)
(3)由(1)(2)可知,脊髓具有    功能。
(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       。
25.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       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     (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26.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右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散热方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⑴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⑵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⑶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8.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⑴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⑵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①                              
②                                。
29.有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某学校王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期的向日葵,每组1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记录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该实验选择2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王同学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       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是                         。 (4)有人还对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是否与其接受阳光有关提出了质疑,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你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8分。)
30.水果摊附近常可看到一些喜食腐烂水果和发酵物的小昆虫——果蝇。为探究果蝇的这种取食趋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同学们进行了相关实验:
⑴将果蝇卵隔离培养而获得果蝇幼虫;
⑵将香蕉和青菜分别榨成汁,滴在滤纸的两端;
⑶取果蝇幼虫20只放在滤纸上与两种汁液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结果如下表:
观察的时刻
第3分钟
第5分钟
第8分钟
第10分钟
爬向香蕉汁液的
果蝇幼虫数量(个)
15
17
18
20
爬向青菜汁液的
果蝇幼虫数量(个)
5
3
2
0
试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验中不直接用果蝇幼虫进行实验,而先要将果蝇卵隔离培养的目的是                         ;
⑵分析以上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
31.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