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方阵问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方阵问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22 19: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方阵问题 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的说明,包括对本学科课程价值和学科素养的阐述等内容)?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师生共同组成的“共同体”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知结构),主动建构新知识(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扩大认知结构,学会思考,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活动。?
本堂课着重体现“知识在做数学中自主建构,思维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拓展”。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把自己的想法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他们结合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建构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方阵问题》数学百花园中的部分,属于奥数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同学们在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而进行的队列操练、举办活动花盆的摆放等。这一内容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情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手段:投影演示
?技术准备:多媒体、学具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方阵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探究、交流等活动过程,发现方阵排列的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框架?
1、核心问题: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点数和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问题链:?
(1)下列方阵每边上站了5人,请问最外层一共站了多少人??如果每边人数变成了7人,8人呢??
(2)一个5个点的等边三角形点阵,最外层有几个点?一个4个点的正5边形点阵,最外层有几个点??
(3)用48颗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请问每边摆几个棋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阅兵方队、运动会入场式方队、还有团体操表演、会场中的座位、摆放的花盆等图片,明
确方阵含义,引入课题。?
像这样,好多人整齐的排列在一起,每边人数相等,排成一个正方形,我们就把它叫做方阵。
观察图片
通过学生熟悉的方阵,初步认识与感知方阵,并第方阵的特点初步掌握。
新课探究
1.想象:现在,有一个这样的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都站5个人,这个方阵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出吗?这个方阵有多少人呢??
2、出示问题1:一个方阵的最外层每边站了5人,这个方阵的最外层一共站了多少人??
(1)自主探究:?在学具纸上圈一圈,要求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想想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2)交流讨论?投影学生的图示和算式,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板书,集体评议写出算式,让学生说出是几个几?并说明想法。??比较上面几种不同的方
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们想法真多,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每位同学擅长的都不一样,请你记住你最欣赏的一种方法。
3、追问:如果方阵的每边人数不再是6,变成7人,8人....更多的人呢?你的方法还可行吗??
要求:先想好每边人数,画出图形,列出你认为最简单的算式。
?4、小结?
字母表示:如果每边人数为a人,最外层总数为:4(a-1)人
学生想象、描述方阵图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交流讨论解决方法?(1)?5×4=20?(人)??
(2)?6×4-4?=?20(人)???(3)4×4+4?=?20(人)?
(4)6×2+4×2=20(人)???
期待生成:这几种方法虽然不一样,但其实都考虑到四个顶点,重复算就减掉,没有算就加上。
锻炼学生想象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圈画,汇报,
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与解决问题。???????
??
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沟通,发现不同直观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性与共同点,?
不仅丰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能够更好的感受每种方法的价值。
根据列出的算式,选出对应的模型,虽然每边数变化了,但是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相似的,学生对于图与算式的联系进一步明晰。????
随着每边数的变化,最外层花的总数也在变化,学生可以根据直观图,逐渐抽象每边数与总数之间的方阵模型,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拓展应用
1、大家能不能利用刚刚研究方阵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其他阵形呢??(1)一个5个点的等边三角形点阵,最外层有几个点??
(2)一个4个点的正5
边形点阵,最外层有几
个点??
2、用48颗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请问每边摆几个棋子?
画一画,并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改变图形基本形状,让学生对其中真正内涵再次理解,起到建立数学模型的真正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结合探究过的方法逆推还原实现了问题解决的完整性。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百花园里的《方阵问题》这一内容作为课本中的部分,属于奥数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这样难度较深的课,既要考虑到学生学的效果,又要扩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实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前我上网找了相关论文、教学设计等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富有挑战性学习过程,达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效果。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方阵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优化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层中空方阵(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站5人,最外层一共站了多少人?)的算式,得出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为了便于让学生发现规律,抽象算法,我设计一个按每边的数量、图形边数、四周的数量为列的表格,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数据有规律的变化,然后再在比较的过程中,优化解题方法,并将最后得到的优化方法抽象化。通过小组同桌交流、全班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和融合,各汲所长,每位学生既收获自己的方法,又能理解他人的做法。学生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在比较和应用的过程中对众多方法进行优化,感受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方法。?
二、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挑战难度。?
?问题的延伸与拓展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施压的过程,有压力才有弹力,往往可以磨练一个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问题难度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良好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用48颗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请问每边摆几个棋子?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也帮助他们树立爱思考,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