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3 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3.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刺猬。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记叙了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聪明的事。三、识字写字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4.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5.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刺:左边中间是“ ”,要扁,横折要带钩,中竖要长,撇舒展。颗:“果”要窄, “页”横下有一短撇,最后一笔点稍大。四、课堂小结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点拨:朗读课文,尤其是第2-9 自然段,反复去读,注意修饰性词语的表达。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方式体会。比如:“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换为:“一天晚上,月光洒在树枝上,洒在地上。”一比较,就会发现,前一句环境描写中突出新月,还斜挂,突出月光的朦胧,透过树枝洒在地面上是斑斑驳驳的样子,读着读着,生动形象的画面就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了,使小刺猬的出现有了神秘色彩。后一句则缺少这种画面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二、品读释疑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串珠问题1)明确: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呀!2.为什么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核心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3.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出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串珠问题2)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爬、摇、掉、归、滚、驮、跑。(1)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缓慢”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去掉。“缓慢”一次形象地表现出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爬得很慢,十分小心。(2)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段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明确:这两处都是写到它爬的动作,省略号表示省略重复的动作,既能突出我注视他的时间长,不放过它的一举一动又能表现它爬得极慢,极其谨慎的样子。(3)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作者为什么用“落了一地”而不用“掉了一地”呢?明确:这一句是对小刺猬摇动枝杈、震落枣子的侧面描写。“掉了一地”表示的是从高处下落又快又重的样子,好像是砸下来的,那样的话枣子就烂了。而“落了一地”表现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得慢,很轻,似乎有点飘飘悠悠的感觉,还能体会到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与前面的“弯下来”相对应。(4)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解析:“噗”声音很响,形象地表现出那个东西“掉”的很突然,摔得很重。(5)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同桌讨论,教师明确:“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一串连贯的动作的描写,刻画出利落敏捷的小刺猬。(6)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①解析:“驮”“跑”是刺猬偷枣的动作。②积累:“急火火”用来表现十分着急的样子,我能用它说一句话:预设:小燕子匆匆地飞来,急火火地叫着:“要下雨啦!要下雨啦!”4.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串珠问题3)(1)学生分小组讨论;(2)组内派代表发言;(3)教师明确:惊讶、喜欢、敬佩、好奇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①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我非常惊讶”,猜猜“我”会想些什么?那圆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它爬到树上干什么?……②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由衷地赞叹: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③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自然段连续提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表现出“我”对小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更多的去了解他,关注他。这样的安排,同样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深入的去了解小刺猬。积累:“蹑手蹑脚”等含有身体部位的ABAC 式词语。5.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4)明确:本文作者通过记叙秋天的一个晚上亲眼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不由得钦佩起它的聪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本课小结1.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我尝试了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2.写作方法:抓住动作,细致描写(1)本课作者抓住刺猬偷枣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使刺猬的既小心谨慎、又机灵敏捷,还心思缜密的特点跃然纸上,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比如:课文中“爬、停、掉、归拢、打滚、扎、驮、跑”等动词的准确运用,在加上适当的修饰,比如慢慢地爬,急火火的跑,就更生动了。(2)举例: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绒球,觉的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拔毛绒球,毛绒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象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绒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毛绒球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的走了。评析:这段文字抓住小猫玩毛绒球时的动作,“伸”、“拔”,“追”“抓”、“抖”准确生动地突出它的认真,表达出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3)练一练: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种小动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它的动作进行描写,突出它的特点。四、拓展延伸1.主题延伸读了本文,我们对小刺猬聪明伶俐的举动更加喜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小刺猬。2.推荐阅读《带刺的朋友(二)》《带刺的朋友(三)》五、布置作业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夯实基础。教学板书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