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同步练习1
一、看图填空。
(1) 中有( )个点。(2) 中有( )点。
(3) 中有( )个点。
(4)既在 中又在 中的点有( )个。
(5)既在 中又在 中的点有( )个。
(6)不在 中的点有( )个。
(7)既不在 中又不在 的点有( )个。
(8)既不在 中又不在 中的点有( )个。
(9)同时在 、 、 中的点有( )个。
(10)既在 中又在 中但不在 中的点有( )个。
二、某班学生都参加了跳长绳和踢毽子比赛,其中参加长绳比赛的有26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有25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15人。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三、某教工小区居民55人中,懂英语的有42人,懂日语的有10人,两种语言都懂的有6人,还有几人两种语言都不懂?
四、某校三年级学生采集标本,105人中有80人采集到昆虫标本,有74人采集到植物标本,还有3人两种标本都没采集。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多少人?
五、某年级学生订报,其中订《小学生数学报》的有45人,订《小学生语文报》的有41人,订《小学生英语报》的有39人,同时订《小学生数学报》和《小学生语文报》的有20人,同时订《小学生数学报》和《小学生英语报》的有18人,同时订《小学生英语报》和《小学生语文报》的有16人,三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这个年级订报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1) 6
(2) 7
(3) 6
(4) 3
(5) 3
(6) 5
(7) 2
(8) 1
(9) 1
(10) 2
2、 26+25-15=36(人)
3、55-(42+10-6)=9(人)
4 80+74-(105-3)=52(人)
5、45+41+39-20-18-16+8=79(人)
《重叠问题》同步练习2
一(四)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学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起是第6个,从后数起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一(四)班共有多少人?
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了一块长50厘米新木板,中间重叠部分是10厘米,每块木板原来长多少厘米?
两根木棍连在一起,从头到尾长60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5厘米,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两块木板各长50厘米,连接成一块长90厘米的木块。中间重叠部分是多少厘米?
五班有40名学生,会下象棋的有20名,会下围棋的有30名,每人至少会下一种。两种都会下的有多少人?
一年级四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3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32人,两种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一(四)班共有多少人?
答案
1. 5×10=50人
2.(50+10)÷2=30厘米
3. 60-40+5=25厘米
4. 50×2-90=10厘米
5. 20+30-40=10名
6. 33+32-31=34人
《重叠问题》同步练习3
1.圆珠笔的笔杆长13cm,笔套长6cm。
2.两根完全一样的木条钉在一起,已知木条的长度是35厘米,重叠的部分长度是7厘米,问:钉在一起木条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小红的风筝被风吹到了树上,已知风筝离地面的高度是200厘米,小明说:“我的身高是150厘米,我的胳膊长50厘米。”请问,小明能帮小红勾到风筝吗?
4.四年级一班订《当代小学生》和《快乐作文》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当代小学生》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少人?
5、一支钢笔的笔杆长14cm,笔帽长4cm,将笔帽套在笔杆上,重叠部分长3cm
套好后的钢笔长多少cm?
6、四年级二班共有45人,每个同学都参加了兴趣小组。参加音乐小组的有23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6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7、“五一”假期,小明家有5人到青岛游玩,有6人到泰安游玩,其中有3人既
到过青岛又到过泰安,你知道他们一家共有几人?
8、做操时,平平在队伍里的位置,从前往后数,他是第9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4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9、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答案
13+6-5=14厘米
35×2-7=63厘米
够不到,因存在重叠部分。
27+25-10=42人
14+4-3=15厘米
23+26-45=4人
5+6-3=8人
9+4+1=14人
因为三人是外婆 妈妈 女儿,所以三张票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