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5.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图片: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共产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2)延安市,简称“延”,隶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重点) 4.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5.培养想象力,激发自己写诗的兴趣。(难点)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四、品读释疑1.“我” 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1)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2)“燕子和春光”、“小树和雨露阳光”是什么关系? 南方归来的燕子离不开明媚的春光,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雨露阳光。 3.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连用四个“追寻你”,且追寻的目标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它们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引起读者的追忆。 (1)“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2)“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在这里写的; (3)“杨家岭”在延安西北部,党中央许多重要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4)“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开荒的镢头”实际是指军民大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阅读方法解密:查阅资料理解课文 这一小节共写了延安的四个地方——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个地方曾经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劳动的地方。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些地方。 5.想一想,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6.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2)a.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b.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永远告别”与“忘不了”,“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掉”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反复说明落后的生活生产条件要改变,而延安的革命精神不能变,要继承和发扬。 7.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8.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3.课堂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主题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回延安》(节选)、《傍晚的宝塔山》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