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本单元学习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后练习提出了“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翠鸟捕鱼的情景,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等学习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翠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话题交流,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看秋天到了,咱们的校园又有了新的变化。老师拍了几张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2.?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教师归纳引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搭船?父亲?沙拉地响?翠绿?长嘴?静悄悄?捕鱼?鹦鹉?
?开火车读词。?
?齐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走进翠鸟?
1.过渡引入:咱们生字掌握的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中“鸟”长得什么样子?请你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生:读课文,画句子。?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知道“搭船的鸟”叫什么名字吗??
(2)?出示翠鸟的资料。?
小结方法:课前搜集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指答搭船的鸟中“鸟”长得什么样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学生继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抓住翠鸟的颜色来写的,同时引导他们看看都写了翠鸟哪些地方的样颜色。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教师示范读(重点指导其中的颜色词)。?
(3)?学生跟读。?
(4)?练习读。?
3.?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孔雀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孔雀的样子。)?
(1)?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思考交流。?
(2)?学生班内交流展示,教师重点指导观察要细致。?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描述建立了对翠鸟样子的认知,同时借助直观的课件图片呈现,更进一步感受到翠鸟的美丽。
?4.?齐声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翠鸟的美。?
5.?过渡导入:教师配乐引读第三段。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学生思考交流)?
6.?到底准备做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原来它是来捕鱼的,它是怎么捕鱼的呢?请你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标红的字。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边读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2)?试着加动作读一读。?
(3)?情景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翠鸟捕鱼的过程,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师生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抓住四个动作体会动作“快”的特点。?
?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边放边解说。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教师小结:视频精彩吗?厉害吗?但是我认为咱们的作者更厉害!你看,他就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动词把翠鸟捕鱼的情景刻画的那么生动形象。?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角色体验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过程中自然融入到课文画面中,接着再通过播放视频直观感受“我”观察翠鸟捕鱼的细致。?
9.?课堂练笔。?
(1)?播放《小松鼠偷吃瓜子》的视频。?
(2)?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动作,尝试用几个动词描写小松鼠偷吃瓜子的情景。?
(3)?师生共同评议。(抓住“捧”引导用词要准确;
抓住小松鼠溜走的动作,可以用“跑、冲、溜、逃”等词,指导用词的灵活)?
三、课堂小结?
出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齐读)?
孩子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走出教室,走进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更多的美。?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记录观察所得。?
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生活中留心观察,填写观察记录单,为单元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彩色?美丽???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冲???飞???衔???站???吞?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搭船的鸟’长什么样子”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然后,出示孔雀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说一说。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比较简单。?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聚焦动词,想象画面,配合动作,感悟朗读,最后观看翠鸟捕鱼视频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随后我播放《小松鼠偷吃瓜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当堂尝试写一写小松鼠在偷吃瓜子的时候有什么动作。习作完成后随堂评价,鼓励孩子展示自己习作的内容,和孩子交流自己观察所得。在展示、分享过程中,只要孩子能写出自己观察所得都给予鼓励。?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这同时也启示了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多元化,以便让学生始终能够保持积极的参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