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新理想高复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新理想高复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2-23 13: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新理想高复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注意事项: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 共 50 分 09-11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各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西北
2.下图中甲和乙分别表示某地最热月和最冷月的等压线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月份P地处于冬季,风力比夏季强
B.乙月份P地处于冬季,风力比夏季强
C.甲月份P受到强烈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成片的森林一片葱绿
D.乙月份P地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风力小于夏季
3.下图中四地最符合“两山夹峙一线天,茂林修竹水潺潺”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两地理兴趣小组在图
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据此回
答4~5题。
4.图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A.80米 B.250米 C.390米 D.420米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列甲、乙两图。读图完成6-7题。
6.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①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位于东非高原
7.乙图中⑥地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 C.吐鲁番盆地 D.伊犁河谷
8.右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某学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南麓开始攀登山峰,进行生态考察。右图为秦岭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年降水量曲线图,据此回答9—11题。
9.秦岭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位于
A.1500—2000米之间 B.2000—2500米之间
C.2500—3000米之间 D.3000米以上
10.秦岭南麓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关中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被侵蚀而成 B.流水侵蚀而成
C.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向斜向下弯曲而成 D.断层附近岩体下降而成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 答12~13题。
12.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13.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4.右图中,正确表示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情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完成15-17题:
15.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 B.-6℃
C.4℃ D.-4℃
16.右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17.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
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
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图甲是“风向标示意图”,图乙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9.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右图中的大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20~21题。
20.若图中大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则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B.该天气系统只在冬季出现,称为台风
C.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一定寒冷干燥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21.若大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B.由P到N走最近路线,方向应是先东北再东南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D.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
右图示意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完成22~24题。
22.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3.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4.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25.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 共 50 分
26.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问题。(9分)
(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2分)
A.低矮的山地 B.凹陷的洼地 C.低缓的平原 D.宽敞的高原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分)
(3)图中B、C两处线上,实际存在锋面的是 ,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7.读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2分)
(2) 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__。其流向是 ,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 此时北京地区的昼长与武汉相比,北京地区的昼长______武汉;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 )(4分)
A、大于14小时 B、等于14小时 C、小于14小时 D、无法确定
28.下图反映了两个地点的气温年变化与地表水分收支状况(图中:P代表大气降水量,E代表地表蒸发量),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两地气温与降水分析,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4分)
(2)甲地气候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与乙地类似的气候类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4分)
(3)从两地水分收支来看,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是__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9.下图为“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图Ⅰ)”,图中中心点为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Ⅱ中,甲线表示图Ⅰ中从A到B各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此时,划分前后两个日期的界线是 、 。
(2)此时图Ⅰ表示的节气名称为 ,该低气压带的名称为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相等的各地纬度可能为 、 。
(4)D点所在国家的 (城市名)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5)D点气候类型为 ,其特点是 ,在该地气候形成中  (洋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杭州新理想高复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B
D
B
D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D
C
C
C
B
D
21
22
23
24
25
C
A
C
B
D
26. (9分)
(1)A(2分)
(2)风向: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1分)风速:甲地风速慢,乙地风速快;(1分)性质: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1分)
(3)B(1分) B锋面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1分)而C锋面位于高压脊上,在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2分)
27.(12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2)南半球 自东南流向西北 太平洋(6分)
(3)大于武汉 (2分) C (2分)
28.(12分)
(1)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4分)
(2)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在南北纬30°~40°左右的大陆西岸(4分)
(3)甲 甲地的地表蒸发量全年大于大气降水量,乙地的冬季降水多,能起到对盐分的淋溶.冲刷作用(4分)
29.(17分)
(1)135 °W 180° (4分)
(2)夏至 副极地低气压带 (4分)
(3)0° 46°52(4分)
(4)伦敦 (2分)
(5)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北大西洋暖流(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