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读一读,找规律。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当时他估计怪样子肯定消失了。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样。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他实在无练一练,学运用。读一读下面的段落,说说你对人物有什么评价。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
这时男孩恼怒了。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怎么着?我还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他拼命地喊着救命。我拓展,我积累。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有的人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有的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有的人性格豪爽,善交朋友……也有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总之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别人,评价别人。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接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读一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练一练,学运用。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像这样的句子?运用夸张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还有很多。
如:地方小: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盖房子呢?
医术高: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还没开,病就好了一大半。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译者俞东明、陈海庆翻译的句子语言更简洁、凝练,能够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前所未有”“辉煌”“泪水如雨”用词恰当,引人深思。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练一练,学运用。(1)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
睁开。
(2)他闭上眼睛站在镜子前面,等了一会儿才能
开眼睛。我拓展,我积累。在外国名著中有许多经典名句,读一读,可以积累下来。
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 《安娜·卡列尼娜》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3.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①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②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
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
到出嫁的年岁。
③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④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
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
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⑤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
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
“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⑥知天命:指50岁。“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⑦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
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 “(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
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⑧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⑨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人耄耋,
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⑩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