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道。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C α粒子带正电,它跟靶核之间存在排斥力。在α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排斥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α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A和B均错误;由于a和c在同一等势面上,故α粒子由a运动到c的全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总功为零,故选项C正确;由库仑定律知α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其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D错误。
2.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1327Al+24He→X+01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1n是质子
B.01n是中子
C.X是?1423Si的同位素
D.X共有31个核子
答案 B 01n的质量数为1应为中子,则A错误、B正确;从反应方程知X为?1530X ,其电荷数为15,质量数为30,是磷元素的同位素,所以选项C、D均错误。
3.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答案 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原子的能量要增大,原子要吸收光子,因克服静电引力做功,原子的电势能要增大,但其动能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4.图中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则关于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放出光子
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变大
C.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吸收能量
D.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短
答案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会放出光子,A正确;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放出光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变小,B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释放能量,故C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释放的能量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释放的能量小,故辐射光的频率也小,光的波长较长,D错误。
5.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
A.h(ν3-ν1) B.h(ν5+ν6) C.hν3 D.hν4
答案 D 由能级跃迁知识及题意可知,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E的光子后,发出6种频率的光,说明μ氢原子是从n=4能级跃迁的,而ν1、ν2、ν3、ν4、ν5和ν6频率依次增大,说明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能量为hν3的光子,综上可知E=hν3,D正确,A、B、C错误。
6.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E1/n2,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4hc3E1 B.-2hcE1 C.-4hcE1 D.-9hcE1
答案 C 处于第一激发态时n=2,故其能量E2=E14,电离时释放的能量ΔE=0-E2=-E14,而光子能量ΔE=hcλ,则解得λ=-4hcE1,故C正确,A、B、D均错。
7.(2017朝阳一模)开发更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关于核反应?12H+13H→24He+01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B.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
C.该核反应过程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答案 B 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A错、B对;核反应过程中有质量亏损,C错;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D错。
8.已知氦原子的质量为MHe(u),电子的质量为me(u),质子的质量为mp(u),中子的质量为mn(u),u为原子质量单位,且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1 u对应于931.5 MeV的能量,若取光速c=3×108 m/s,则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成一个氦核,释放的能量为( )
A.[2×(mp+mn)-MHe]×931.5 MeV
B.[2×(mp+mn+me)-MHe]×931.5 MeV
C.[2×(mp+mn+me)-MHe]×c2 J
D.[2×(mp+mn)-MHe]×c2 J
答案 B 核反应方程为211H+201n→24He,质量亏损Δm=2×(mp+mn)-(MHe-2me)=2×(mp+mn+me)-
MHe,所以释放的能量为ΔE=Δm×931.5 MeV=[2×(mp+mn+me)-MHe]×931.5 MeV,选项B正确。
9.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若A能分裂成B、C, 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若A能分裂成B、C, 则分裂后的原子核的总质量必定增大
答案 A 核反应过程中,核子数守恒,如果反应后比反应前核子平均质量减小,则反应过程一定要放出能量;如果反应后核子平均质量增大,则反应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能量。则由图像易知A正确。
10.关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光速不变原理
B.有些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可以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C.力学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D.对于不同的惯性系,物理规律(包括力学和电磁学)都是不同的
答案 A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所以只有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飞船在高空以110c的速度向目标飞行,从飞船上向目标方向发射一个光信号,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来,光信号的速度是1.1c吗?
答案 在地面的观察者来看光信号的速度为c,不是1.1c。
解析 由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可知,光信号相对地面的速度v=c+110c=1.1c,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飞船为c,相对于地面也为c,对不同惯性参考系是相同的。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能级上向低能级跃迁时:
(1)有可能放出 种能量的光子。?
(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放出光子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
(3)已知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 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N=n(n-1)2=4×(4-1)2=6。
(2)由题图知,氢原子由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波长最长。
由hν=E4-E3,得hcλ=E4-E3,所以λ=hcE4-E3=6.63×10-34×3×108[-0.85-(-1.51)]×1.6×10-19 m
≈1.88×10-6 m。
(3)氢原子放出的光子能量E=E2-E1,
代入数据得E=1.89 eV
金属钠的逸出功W0=hνc,代入数据得W0=2.3 eV
因为E13.现有的核电站常用的核反应之一是:
?92235U+01n→60143Nd+Zr+301n+8-10e+v
(1)核反应方程中的v是反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定生成物锆(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2)已知铀核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的质量为1.008 7 u,钕(Nd)核的质量为142.909 8 u,锆核的质量为89.904 7 u,试计算1 kg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为多少焦耳?(已知1 u质量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且1 u=1.660 6×10-27 kg)
答案 (1)40 90 (2)8.1×1013 J
解析 (1)锆的电荷数Z=92-60+8=40,
质量数A=236-146=90。
(2)1 kg铀235中铀核的个数为
n=1235.043 9×1.660 6×10-27≈2.56×1024(个)
不考虑核反应中生成的电子质量,1个铀235核裂变产生的质量亏损为Δm=0.212 u,释放的能量为
ΔE=0.212×931.5 MeV≈197.5 MeV
则1 kg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为
E=nΔE=2.56×1024×197.5 MeV=5.056×1026 MeV≈8.1×1013 J。
14.一个静止的氮核?714N俘获一个速度为2.3×107 m/s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A又衰变成B、C两个新核。设B、C的速度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同,B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 m/s,B、C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比为RB∶RC=11∶30。求:
(1)C核的速度大小;
(2)根据计算判断C核是什么核;
(3)写出核反应方程。
答案 (1)3×106 m/s (2)24He
(3)714N+01n ?511B+24He
解析 (1)设中子的质量为m,则氮核的质量为14m,B核的质量为11m,C核的质量为4m,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0=11mvB+4mvC,代入数值解得vC=3×106 m/s
(2)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公式R=mvqB,可得RBRC=mBvBqCmCvCqB=1130,所以qCqB=25;又qC+qB=7e,解得qC=2e,qB=5e,所以C核为?24He。
(3)核反应方程为 ?714N+01n ?511B+24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