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2节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2节呼吸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22 19: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呼吸作用》
教学内容 呼吸作用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新课程三个目标维度进行具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1)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培养科学探 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内容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1、植物的呼吸现象; 2、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 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难点内容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1、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学习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安排的,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应用两部分,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呼吸作用的初步的基础和粗浅的了解,他们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属于肉眼不可见的抽象知识。由于本节课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归纳,准确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归类、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课型与课时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媒体 黑板(传统式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玻璃瓶,萌发种子,煮熟种子、火柴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① 问题探究法 ② 资料分析法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教学 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学法:学生可采用观察、讨论、互动、归纳法等 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方式学习
板书设计 第2节 呼吸作用 萌发种子释放氧气 1、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种子吸收二氧化碳 萌发种子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的定义 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有一个农民 的家里有一 个放菜的地窖,冬天时,他在地窖里放了很多的菜,一天他要去取菜,于是他拿着点燃的油灯走进地窖,可是当他走到一半,突然间他手里的油灯突然熄灭了,他大叫了一声“有鬼”,于是赶紧跑了出来。 讲解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油灯怎么突然熄灭了?真的有鬼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的? 听讲故事,思考问题“油灯怎么会突然熄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新课学习【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有机物的分解都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 1、【看一看】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2、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3、讲解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实验小结】 教师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都会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 进行实验演示,在准备好的甲、乙两个玻璃瓶分别装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观察蜡烛在甲乙量瓶中的燃烧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问题 讲解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上实验中呼吸作用的参与物质 思考植物会不会进行呼吸作用呢?植物的呼吸与动物的呼吸会不会一样?思考植物的呼吸有哪些物质的参与?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认真听讲,交流观察结果:在盛有萌发的种子里的瓶中的蜡烛熄灭,而在盛有煮熟种子里的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议一议:此结果说明了什么? 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结论 总结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且产生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进入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 引起学生注意,总结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探讨,使本节要解决的问题自我呈现出来,明确研究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 萌发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 达到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新课学习 【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凡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时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 引导学生思考只有萌发的种子才会进行呼吸吗?干燥的种子会呼吸吗?植物的其他器官也会进行呼吸吗? 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并学会解决问题 思考并得出结论:每一器官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根据老师的指导制定实验方案,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 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着呼吸作用”的知识理念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事实求事的科学精神
新课学习 【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 【课堂小结】 呼吸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呼吸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练习 【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总结以上所学的知识知道: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场所和产物。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通过呼吸作用的实质,同学们试着给呼吸作用下一个定义,再由老师明确定义。 引导学生根据自由说说呼吸作用有哪些意义? 再由老师总结说明 在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呢?有哪位同学能够总结一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引导学生从原料、条件、场所、产物和能量等方面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老师举一些与生活中相关联的例子让学生说明原由: 我们都知道,水果贮存太久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过了冬的蒜瓣也会变得轻了。这是为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归纳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 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定义。 学生自由谈谈呼吸吗作用的意义 学生积极思考,说出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并能够很好地区分出它们在各方面的区别。 应用所学知识积极解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事例中抽象出理论的知识来。 通过学生自己谈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促进学生比较记忆知识 理论联系生活,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大大增加了为学生对以后知识的学习得兴趣
课堂形成性练习(练习的目的及内容) (1)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怎么来的?(光合 作用) (2)请说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
课后作业 1、有人说,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受热而腐烂,堆积在一起的蔬菜为什么能生热呢?
学生自我评价及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重难点突出,启发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好,教学效果好。 本堂课的导入采用了悬念式导入,效果很好,对于实验部分的处理,教师才用的思路都是以教师先引出问题,说明实验原理,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及生活中经验总结出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的教学思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支配,符合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的新教学方式,而对于呼吸作用概念的处理教师则采用了先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得出呼吸作用原理,再由原理,后让学生尝试给呼吸作用下定义,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如此,对于概念的处理胜好,符合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概念式教学,在课堂尾声时,教师举了生活中一些与呼吸作用的相关常识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这不仅让呼吸作用的概念得到充分的扩充,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理论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了,本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紧迫,很多内容的讲解不是很充分,最为 明显的在于处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这部分内容,除此之外,我只讲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而没讲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也是这堂课的一大缺漏。而对于板书设计这一块,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但是不够工整,还出现了错别字,这是我的一大错。此外,如果说我能在内容上充分扩充,相信这节课会更上一层楼。
指 导 教 师 评 价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