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威廉·退尔》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赏《威廉·退尔》序曲(片段),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主题音乐表现的场景。
2.通过律动参与、旋律接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
3.了解进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聆听乐曲主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记忆乐曲的主题。
2.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特点,感受进行曲热烈激昂的情绪。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旋律的记忆
2.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聆听与分辨
教学过程
1.了解《威廉·退尔》的相关知识。
《威廉·退尔》是根据席勒的同名剧作创作的歌剧。这部作品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我们所听的片段是歌剧序曲的第四乐章片段,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起义军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热情和英勇刚毅的气质。
2.初听乐曲。
3.谈听后感受。
【设计意图】在欣赏之前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能够明确欣赏的方向。
【教学建议】谈听后感受时,不局限学生,鼓励他们说出乐曲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
4.欣赏引子部分。
(1)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号角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总结:小号吹出雄壮的军号声,像是向瑞士人民发出的进军号召。起义的队伍声势愈来愈壮大,号角声变成了一首热烈而雄壮的进行曲。
(2)再听这段音乐,边听边看曲谱。
【设计意图】看乐谱欣赏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音乐曲调,更细致地了解作品。
【教学建议】看乐谱欣赏时,可以跟随录音打出节拍,做到有参与地欣赏。
5.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1)欣赏A主题?
①你感受到怎样的一种步伐与音调?力度是怎样的?(乐曲描绘了千军万马奔腾的行进步伐,充满了风驰电掣般的热情音调,力度是pp。)
②再听音乐,并用(拍腿)参与音乐表现。
③唱A主题旋律。
(2)欣赏B主题
①和A主题相比,这一主题的力度有何变化?(力度变为f。)
②再听音乐,用(击掌)参与音乐表现。
③唱B主题旋律。
(3)欣赏C主题
①听音乐,画旋律线。
②此段音乐力度是怎样的?(渐弱)
③听音乐,在桌子上敲击节拍,表现出渐弱的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三个主题的力度分别是pp、f、>,用拍腿、击掌、敲击桌子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更能体现三个主题的力度特点。
【教学建议】注意拍腿、击掌、敲击桌子的音乐表现活动,要结合pp、f、>的力度变化来实施。如果音乐教室里没有桌子,可以敲击板凳面来代替桌子。
6.欣赏中段音乐。
(1)此段音乐主奏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其他声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演奏的华彩)
(2)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模仿木管乐器与小提琴的演奏参与音乐表现。
【设计意图】从主奏乐器入手,了解此段音乐。
【教学建议】如果学生听不出主奏的乐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观看演奏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欣赏;没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出示乐器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7.欣赏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再现了象征胜利的进行曲,重复了前面的主题音乐,仔细听辨分别是哪些音乐主题?
8.欣赏尾声部分。
(1)根据教材中的作品介绍,这部分音乐能让你想到什么?(战场上的乘胜追击和胜利后的欢呼与庆祝,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的情绪。)
(2)跟随录音,即兴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尾声部分的音乐振奋人心、气势逐渐高涨,让学生即兴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之中。
【教学建议】学生即兴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时,可以指挥,也可以用头打节拍、晃动身体等,主要要表现出音乐的激情。
9.完整欣赏全曲。
边听乐曲录音,边用手势表示各音乐段落。
【设计意图】三个音乐主题不断反复出现,类似于回旋曲式的插部。听乐曲录音,用手势表示各音乐段落,一是能检验学生对各主题音乐的掌握情况,二是能把握整首乐曲的结构。
【教学建议】可以用攥拳表示序奏部分的音乐;用1、2、3的手势表示A、B、C三个音乐主题;用伸展的手臂表示木管演奏的中段音乐;尾声部分自由选择表现方式。
10.介绍作曲家
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三十八部歌剧,其中代表作有:《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等。
11.拓展:简要介绍歌剧《威廉·退尔》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