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曲家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鼓、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A—B—A 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A段为G大调,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乐曲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对波尔卡体裁有初步认知。
2、通过感受大鼓和大镲在乐曲中的音响效果,发现音乐要素在模仿自然界音效时的方式和作用,加强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
3、积极参与音乐律动,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体会作品中情绪变化与音乐节奏、力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参与、体验,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体验、感受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甩葱歌》,师生律动。
师:今天在正式上课之前,陈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做做运动,活动活动身体。
师:同学们对刚才这段音乐熟悉吗?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2、介绍《甩葱歌》的由来,认识波尔卡体裁。
师:大家都知道这首曲子是网上非常流行的一首甩葱歌,实际上这是一首来自芬兰的波尔卡舞曲,叫《伊娃的波尔卡》。请同学们看大频幕,简单的来了解一下“波尔卡”——捷克一种快速二拍子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音乐也叫波尔卡,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
3、观看“波尔卡舞蹈”视频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段波尔卡舞蹈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听、边思考,波尔卡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热烈)。
二、欣赏。
1、初听。(欣赏全曲,补充曲名。)
师:刚才同学们所听到这一段就叫做小丑波尔卡,视频中一个小男孩扮演的小丑非常有趣。波尔卡的经典曲目有很多,如闲聊波尔卡、森林波尔卡、啤酒桶波尔卡、微笑波尔卡等等,今天这节音乐课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波尔卡体裁的音乐,(播放视频)请大家边听边感受,想想你会为这段乐曲配上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2、介绍作曲家及作品背景。
师:同学们所说的都不错,很符合音乐所表现的形象。那么,作曲家又是怎样命名的呢?——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说出曲名。作曲家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加入了“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们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鼓、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场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杰出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在创作《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部音乐作品的时候正好是19世纪,那个时期是欧洲的“自由的世纪”,也被称为“跳舞的世纪”。这首乐曲很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跳舞的痴迷状态。
3、欣赏、感受全曲
师:想想看,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雨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这种自由、放松的状态真是让人羡慕,同学们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去到那个自由的世纪,那个跳舞的世纪,在雷鸣电闪中享受音乐和舞蹈带给我们的欢乐吧!全体起立,跟着音乐一起舞起来。在你享受音乐和舞蹈的同时,也请你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看看你能不能听出音乐有几个部分?几个主题?
4、欣赏引子及第一部分。
(1)、欣赏引子及主题A
师:全曲结构为三部曲式,接下来我们分段来欣赏。
①这段主题旋律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欢快地)力度有什么变化?(不断加强。)
②带入声势律动表现力度的变化,教师先示范。
③教师指导学生加入声势律动。
④师生一起律动体验音乐力度的不断加强。
(2)、欣赏主题B
①这个主题和第一主题相比在力度上有什么不同?情绪有何变化?(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人们跳舞的热情高涨。)
②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随录音一起参与音乐表现。
师:能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B主题的情绪吗?试试看。
5、欣赏第二部分。
(1)、欣赏主题C
①师:这个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相比,旋律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主题很舒展,具有歌唱性)
②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来模唱,唱的时候注意连贯,舒展。
③师:音乐中夹杂着中间夹杂着用钹模拟的闪电声和用定音鼓模拟的雷声。我们也来尝试着来模拟一下。请同学们先观察谱子,看看闪电声和雷声分别是加在什么地方的?我们先用拍掌、拍腿(跺脚)来尝试一下。接下来我请同学试着用乐器来模拟。(两组学生)
(2)、欣赏主题D
①师:这一主题加入了很多什么音?(装饰音)情绪变得怎么样?(轻快)
②老师学生一起参与音乐实践。
师:能想到什么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装饰音轻快活泼吗?
(3)、完整的欣赏第二部分(C D C)
师:乐曲的第二部分是由主题C和主题D组成,主题C重复了一次。
6、欣赏第三部分。
师:边听边思考乐曲的第三部分重复了前面的哪个部分?(引子和第一部分)
7、欣赏尾声。
(1)、力度和速度变得怎么样?(速度加快,力度更强)
(2)、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根据音响效果与自己的感受、理解,随音乐即兴指挥。
三、即兴创编。
师:音乐不能像绘画那样有逼真的外形,也不能像语言文字那样有确切明晰的思想,她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来塑造着一个个鲜活的音乐形象,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乐器钹和鼔,成功的塑造了雷鸣电闪的场景。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分析,你们觉得有没有差点什么?在雷鸣电闪的天气里,只有闪电和雷声吗?(风、雨)老师准备了一些道具,你们看看能不能用的上?我们就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和打击乐器来创作音响效果,丰富雷鸣电闪中的波尔卡。(第一排的学生排练波尔卡舞蹈,第二、三排的学生依次上台来选取一件自己喜欢觉得用的上的道具,第四排的同学试着用自带的人声乐器来加入创作。排练2分钟)
全班一起大展示。(播放完整的乐曲)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上恶劣的天气,我们真的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跳舞吗?当然不会了,这仅仅只是音乐表达的一种需要,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人们情绪宣泄的一种途径。其实无论天气怎样,最关键还是要有好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陈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论遇到怎样糟糕的事都要乐观去面对,你们要相信风雨之后一定会有彩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