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22 21: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设计者
张帅通
执教学科
科学
班级人数
42
教材名称
四年级科学下册 冀人版
授课(章节)名称
燃烧的秘密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时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最后利用图片和“科学在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存在两极化趋势。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段,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学设计时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变化课堂活动形式,从而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科学课上应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非常吸引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实验的形式来突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2.能对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假设。
3.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2. 能辩证地分析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STSE目标
1. 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同学。
2. 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于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PPT课件
实验材料:纸板、木片、布条、蜡烛、烧杯、火柴、托盘、湿抹布、实验记录单。
板书设计
燃烧的秘密
定义:发光发热并产生新物质的反应
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策略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法
教学环境设计
□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课题引入
雾霾歌曲:观看雾霾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雾霾的危害和带来的不便,
并呈现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
引入课题《燃烧的秘密》。
观察视频和图片,联想实际生活情景中场景,尝试提出燃烧的相关问题。
通过视频和图片来引入,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呈现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要求,发放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单,明确实验记录单的填写要求,提醒观察重点。巡视指导。
思考问题: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有序实验,
认真观察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积极思考并回答。
从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实验探究
抛出问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实验记录单上写下自己的假设。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及时出示小提示。
明确实验要求。
组织学生做实验,巡视,做针对性地指导。
积极思考问题,尝试提出假设,及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尝试设计实验来验证。
做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发现雾霾是怎么产生的?
认真思考并和同学分享讨论。
懂得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空气有很大污染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内容:搜集其他安全标识,并结合燃烧的利与弊,做一篇关于防火的手抄报。
优秀的手抄报将会获得奖励。
记录作业内容,初步思考如何制作。
检验学生收获的同时,锻炼学生语作品制作能力。